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

ID:28264730

大小:18.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_第1页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_第2页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_第3页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_第4页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赣北地区再生稻高产高效途径及集成技术分析  摘要:水稻是赣北地区最主要传统优势产业,探索水稻高产高效对稳定和发展该地区粮食生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总结分析水稻生产的集成技术对整个粮食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服务种粮大户的同时,与粮农一起共同探索我们赣北地区水稻高产途径并对高产高效集成技术进行系列的试验示范,现就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水稻生

2、产者参考。  关键词:赣北地区;水稻;高效;技术  一、赣北地区当前水稻生产形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种植效益一路向下滑坡,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呈现老龄化,粮食生产者严重不足;多年来粮食生产者肥料投入重视化肥施用轻视有机肥的投入,粮食生产的地力重要下降,土壤极度返贫,粮食生产的投入逐年增加,而粮食的单产呈现逐年下降的势头;赣北水稻生产双季不足,一季有余,粮食生产的总量提高难度较大;单体种粮户逐年减少,种粮大户发展迅猛。  二、水稻高产高效途径的思路  1.产量目标:单季750公斤/亩以上,以1000

3、公斤/亩左右。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2.优质目标:一是口感好,符合国家优质优质米标准;二是低残留,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3.高效目标:大户种植,每亩单稻作纯收入突破1000元。

4、  三、赣北水稻生产的光温条件  赣北水稻生产的光温条件存在双季不足一季有余,是水稻双季区和单季区的交汇区。3月底――9月20日前≤175天。种双季稻:一般早稻中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二晚秧田28天,早稻收割耕整3天,返青5天,二晚品种只能选用110天以下的品种才能保证能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从热量角度分析,种植双季稻显得热量不足、季节紧张。再加上大户劳动力紧张,种双季稻矛盾更多,增效风险加大。然而种植单季稻,则显得热量富余,又有二个月多的季节浪费。因而,我们依据本地区的光温条件摸索出再生水稻的高产高效种植的集成技术

5、。  四、再生稻生产集成技术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再生稻是由上茬稻母茎腋芽发育而成的二茬稻,也称荪。再生产增产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多穗增产”。从理论上说,适宜品种的再生率在150%以上

6、,头季管理及时得当再生苗可达到有效母茎的200%以上。再生穗的粒数,一般为头季稻的1/3,肥水及时的可达到头季稻穗粒的40-50%。正常情况下,一般再生稻的单产为头季的35―75%。手工割禾,再生稻单产有把握拿到325―450公斤;机收产量已达到了头季产量的35―50%。  1.品种选择。  再生能力强:要求再率能达到150%以上。  高温结实好:抽穗扬花时能耐高温,高温季节开花能正常受精结实。  抗倒能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坚硬,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头季在8月15日前能成熟收割。再生季能在9月20日前齐穗。  高

7、抗纹枯病:准两优608、天优华粘、丰两优香1号、荣优华粘等。  2.头季稻田间管理。  适度增加用种量,推行稀播壮秧。用足种:每亩适宜用种量应―2公斤。用足盘:机插秧应用足22个秧盘,抛秧应用足。434目秧盘65―70留足秧田:人工插秧秧床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提高成秧率:推行旱床育秧。  适度增加基本苗,推行双株密植。机插:每亩插足22-23个秧盘,确保万蔸,缺蔸率要控制在5%以下;抛秧:每亩抛足万蔸,保证每平方米抛栽蔸数不少于30蔸;人工插秧:株行距保证在“8×5”寸或“9×4”寸范围内,确保每亩栽足―万蔸,并做到双本

8、栽插,每蔸基本2-3根。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