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刀笔”之义探析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

ID:28278173

大小: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_第1页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_第2页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_第3页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_第4页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刀笔”之义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秦汉“刀笔”之义探析朱馨薇(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摘要:语言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木文对刀笔的实体形态,以及秦汉不同期间内其功能的变化等方面来论证“刀笔”一词语义演变的历史轨迹。关键词:秦汉;刀笔;语义演变;历史轨迹学者对秦汉时期“刀笔”的解释分歧很大,张守节《史记正义》对“刀笔”的注释为“古者无纸笔,用刀削木为笔及简牍而书之”[l]pl959;李贤的《后汉

2、书·刘盆子传》注中对“刀笔”的注释为“古者记事书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2]p482颜师古认为“刀所以削书也,古者用简牒,故吏皆以刀笔自随也。”⑶等等。今王利器的《史记注释》和杨燕起的《史记全译》对其解释为:“刀笔”写字的工具,古代用笔在竹简上写字,有误,则用刀刮去重写,所以刀笔连称”。[4]p2567《辞源》关于“刀笔”词条的解释为:“刀,笔都是书写之工具,古代记事,最早是用刀刻于龟甲或木简上,有笔以后,用笔书写在简帛上,故刀笔合称"o[5]pl979那么“刀笔”之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把它放在历史发展的过

3、程中去理解。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的发展,很多词的意义不同程度的发牛着变化,词义会发生转移,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感情色彩的转变,词义的引中等等。“刀笔”一词的发展同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书写工具的变更,文字载休的变迁,其意义也发生着变化,所以对于“刀笔”的词义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而应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下面将分时期对秦汉时期刀笔之意进行阐述,这里的分期是1.秦到西汉早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刀笔”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仅《史记》一书就出现十多处[3],《汉书》中也多次出现,面对不同的解释,首先需要弄清楚刀笔实体形态及在此期间他所起的作用

4、,是-•种书写工具还是修改工具呢?随历史的发展它的作用又发生过哪些变化呢?我们从刀笔的实物形态、此时的书写工具及与书写工具相关的墨等方面来解析其功能及变化。1.1“刀笔”为一•实体关于这一问题,很多学者有争议,清陈元龙的《格致镜原》中有“古刀笔,青绿裹身,上尖下环,长仅尺许,古人用以杀青为书,今入文具”⑹从中我们可以知此刀笔为一青绿色上尖下环的一个实体;《渊鉴类函》中有“怀铅笔,畜刀笔把三寸,赠一抱”⑺之说,此处刀笔三寸,也为一实体,又有“金马刀,刀:师古曰‘凡蜀刀有环者也,古者用简牒吏,皆以刀笔自随,蒙氏制笔,汉兼用书刀,谓之

5、刀笔,博古图有汉刀笔。”⑺此处刀笔也为一物,博古图有“刀笔”之图。在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的一家仿古作品店面里,仍有用“刀笔”篆刻的简牒,并且店主现场使用“刀笔”刻字,刀笔下端是锋利的刀片,上端为木柄,在这些民间艺人手中灵活的舞动着,十多分钟一片竹简就刻完了,听他们说在简牒上刻字分阳刻和阴刻,古代在毛笔流行以前多使用此书写工具。今天在书法艺术界,尤其是篆刻书法界,刀笔一词仍十分流行,而所谓刀笔即一种篆刻工具。所以无论是从文献记载还是文化的遗存来看“刀笔”都为一实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产生的功用和范围有所变化而已。1.2当时之书写工具至于书

6、写工具,有人说这一吋期应是毛笔了,文献最早关于毛笔的记载是《博物志》的“蒙恬造笔”[10]。崔豹《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o"[11]0前考古发现能够见到的较早的毛笔是战国中期以后的,当吋的毛笔制做方法是:将笔杆的一头分成几片,笔的毛夹在它的中间,然后用细线缠住,再在笔杆的外面涂上一层漆。所以无论是从考古学还是文献学上看,毛笔在秦汉早期已经发明,并且已使用,但是否普及呢?一个的词语的产生,必定和某个事物的普及流行有关。秦代的毛笔与战国吋代的毛笔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秦

7、蒙恬总结前人使用毛笔的利弊,加以改进,成为更加进步的笔。这种经过改进的鹿毫毛笔,比着仅能染墨成字的那种原始笔来,有了很大的进步。汉代的毛笔与秦代的毛笔相比,有的基本相似,有的又有了较大的改进,笔杆主要由竹做成,笔直均匀,笔杆的另一头削成尖状,有的笔杆上刻上了名字,如1972年在甘肃省的两座汉墓[12]中就出土了两支这样的毛笔。这说明毛笔的发明到流行普及还有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战国中后期或者“蒙恬造笔”或蒙恬改良笔之前,毛笔的大量普及使用还缺少环境。另根据当吋的信息交流和交通便利的程度,再加上秦朝的短暂统一,

8、以及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秦末的农民战争等这些都成为限制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蒙恬改良笔之后,观念中毛笔应广泛使用的想象实际要受诸多历史因素的限制的。所以这一时期毛笔已经岀现并口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