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

ID:28289920

大小:56.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_第1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_第2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_第3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2.B3.B4.C5.C6.A7.A8.C9.B1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观察法2.教育3.反射4.从无意到有意5.有意注意、无意注意6.习惯化7.记忆的恢复现象8.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9.词汇语义10.自我中心语言11.陌生人焦虑12.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13.自然人、社会人14.社会测量技术15.自我调节16.道德认知、道德情感17.攻击性行为18.

2、道德两难法19.性别概念、性别角色知识20.社会性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l分,共5分)  1.×2.√3.×4.√5.×  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上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2.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3.突触:是神经元

3、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细胞连接结构,具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  4.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也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5.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page]  7.妈妈语:又称为“儿向语言”,通常指的是母亲指向婴儿的语言,它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

4、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  8.心理理论:是个体为了解释和预测行为而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9.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等多种成分。  10.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  1.答: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经验和发育程序的交互影响所支配,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可塑性。  (1)倒U型的神经突触发展模式,使得幼儿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2)丰富的环

5、境刺激影响着神经的可塑性。  2.答:产前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1)药物;  (2)疾病;  (3)辐射;  (4)营养;  (5)年龄;  (6)情绪状态。  3.答:儿童形状知觉发展很快,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1)婴儿偏好图案刺激,并随年龄的增加图案的复杂性逐渐提高;  (2)婴儿最初对某个单元特征感兴趣,逐渐关注整体;  (3)新生儿更关注社会性刺激;  (4)婴儿喜欢注视以适当速率运动的物体。  4.答:[page]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

6、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答:  (1)在双词句阶段,儿童句子结构的萌芽开始出现;  (2)能够根据词序来正确的理解一些简单句子的含义;  (3)此阶段儿童的语法基础仍是十分具体的,没有形成超出具体语义关系的抽象语法范畴;  (4)此阶段儿童不能理解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抽象含义。  6.答:  (1)对儿童的学习及其对早教中心、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7、  (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7.答:  (1)家庭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对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  (2)媒体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诱发并助长着儿童的攻击行为。  8.答: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内容是:  (1)观察和模仿;  (2)替代强化;  (3)交互决定论。  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page]  1.答:

8、(1)根据学前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a.学前儿童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  b.尽量避免让儿童记忆单调的学习材料,应当适当结合情境进行记忆;  C.由于儿童记忆容量有限,一次记忆的内容不应太多。  (2)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有记忆的保持规律和遗忘规律。  a.首先要科学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问复习、采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复习方法;  b.干扰理论认为遗忘的原因是材料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