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

ID:28293916

大小:343.04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8-12-09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_第1页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_第2页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_第3页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_第4页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思考题及部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考题一、李鸿章是怎样一个人?1。他曾经主导过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有利的。2。他参与签订不平等条约,完全是忍辱负重,并且在谈判中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其实是爱国的。我的观点是:以前看待李鸿章,不讨论他的贡献,却只讨论他卖国的一面,确实有失偏颇。以前偏颇的看法,也让现在的翻供者有机可趁,希望把李鸿章一下子翻成“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的爱国大臣。而翻供者的错,就错在把他翻得太远,本来他依然是个罪人,却被过分的宣扬了功劳而忘却了他的过错。他确实有功劳,可他的功劳又真的能弥补过错吗?签订不平等条约,确

2、实他曾讨价还价,可这真的是他被迫做的吗?他的做法真的是委曲求全,维护了最大的利益吗?让我们分析清楚李鸿章的功过,则知道他是否真卖过国。有人会先问,只要卖过国就是卖国贼?当然也要分卖国的大小,卖国性质的严重。小层次的一次卖国,还不至于让大家骂成“贼”,而反复进行的卖国,则真是此人之过了。至于李鸿章,已经是处于卖国十分严重的层次,不是卖国贼已经说不过去了。他的生平,我想不用过多笔墨介绍,让我们直接切入正题。李鸿章是由曾国藩一手提拔的,而最终曾国藩1872年就逝世,还没来得及参与后来的多次丧权辱国的事迹。他也因为是洋务运动

3、的主导人物,而没有被历史所否定,唯一被诟病的,是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的故事。镇压农民起义当然是被GCD骂的了。而曾国藩却被毛泽东和蒋介石同声推崇,自然在历史教科书里还是会公正的评价。李鸿章则不同。在早期受到曾国藩提拔,并且从湘军中分离出淮军,接着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后,他走的路逐渐背离他的恩师。这也埋下了湘淮两军相互争斗的恶果。他在之后参与的事件中,逐渐暴露出他的弱点。多次处理国事的失误,也让国家更加贫乏。这也是他主政的中国,却依然在不断的走下坡路的原因。如果不是中国还有左宗棠、冯子材、邓世昌、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支撑,

4、中国只会沦陷得更加快。左宗棠大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骂得不仅狠而且对,李鸿章就是因为过于妥协,而落了个千古骂名。李鸿章做对了什么?他和曾国藩等人主导了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国家羸弱的事实,却依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明确的自强道路。这是他最应该肯定的。其次,他曾出面签订条约,作为谈判者,他确实曾为国家利益而讨价还价。部分决策,也是可以说是对的。他当然也很不愿意把台湾割让出去,但迫于历史形势,大战初败,无奈答应了日

5、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时还是尽力谈判,还挨了一枪,可以说保住了他的一些颜面。李鸿章做错了什么?这些错误依然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政策依然让国家继续走向衰弱,国家继续割地赔款。卖国最大的罪证,在于他曾经想放弃新疆。沙俄侵略中国,土地占领最多。中国如今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却唯独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无法收回,还独立出去了一个蒙古。这真是让人难受的事情。而李鸿章在当时却目光短浅。当沙俄煽动新疆叛乱时,李鸿章居然主张放弃新疆领土:“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其根本就没有了解到沙俄的野心如此庞大

6、,除了新疆外还要蒙古还要东三省,如果不及时给这只黑瞎子一个彻底的教训,今天的中国怕是只能哀叹我西域上百万领土,犹如哀叹那外兴安岭库页岛一般。左宗棠却大丈夫气节,不仅主战而且亲自带兵前往,随行还带上一具棺材,以表示不收复新疆就不回来的高尚情操。最终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国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收复了丢失的最大一片领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鸿章划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此诞生,民族罪人的称号也降临在李鸿章的头上。再说甲午中日战争。这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呢?伏笔是在10年前李鸿章签订的《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底,朝鲜爆发

7、甲申事变,成立了亲日政权。而当时的清朝应朝鲜的邀请,派兵击溃日军,并且让朝鲜国王恢复王位。1885年2月,伊藤博文前来中国谈判,而李鸿章作为谈判者和条约签订者,却在有利的情况下采取了妥协的方针,签订内容有三: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关键的第三条,让日本获得了和中国相同的特权,也是胜利者中国向失败者日本的一大让步!这就是李鸿章的一大败笔,他因此该为整个事件的发生负历史责任。10年后日本向中国开战的借口也就在此。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

8、义,李鸿章听了国贼袁世凯的报告后,作出错误的决定,只派聂士成1500人进入朝鲜。而日本却持续派兵到8000人。这样促使了中日战争的爆发。虽然有聂士成的多次获胜,但由于得不到其他部队的支援,清军陆地上依然惨败。在战争开始后,他曾多次要求英国进行调停,却最终失败。调停的原因,一是不愿意战争损害个人利益和慈禧的寿诞;二是知道自己的海军依然是羸弱不堪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