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

ID:28302537

大小:8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_第1页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_第2页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_第3页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_第4页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海阳秧歌的发展与道具文化民间舞是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到今的舞蹈形式。汉族的民间舞形态历来有“北歌南灯”、“北袍南裙”之说。“北歌”屮所指的“歌”就是秧歌。秧歌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农村的汉族民间舞形式。大秧歌具有阵势庞大、内容丰富、布阵巧妙、变幻多样、民情浓郁、雅俗共赏的地方特色,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在我国“四大秧歌”形式中,山东秧歌以其种类的繁多、气势的豪放连初、舞姿的舒展柔媚独放异彩。海阳大秧歌自成体系,是北方四大派秧歌之一,它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位置,一是它的历史悠久;二是它的阵容

2、强大,花样繁多。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在海阳地区农村中普遍流传。活动的时间不限于春节。其他节日也常进行。舞蹈创作一般都离不开道具的运川,道具有创造表演环境,烘托气氛、帮助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转换吋空等作用,在民间舞蹈中形成了独特的道具文化。本文试从民间舞蹈的发展轨迹进行分一、海阳秧歌的民间原生态海阳大秧歌旱在明淸时期就己兴起,后经当地民间艺人结合民间祌话传说与武术、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形成今天的“秧歌”阵势。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同时。村子里有名望的人,还可以“点秧歌”(即点节目)。海阳秧歌

3、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因此,“点秧歌”的人除了可以点舞蹈阵势外,还可以点唱。往年,进村时鸣三眼枪三响。示礼报信,村会率领村民击乐相迎。秋歌队的“乐大夫”则指挥乐队,演员由慢到快,热烈起舞,行“三出三进”礼,每番趋步向前,双手抱拳托伞。躬身行礼,然后进村“拉场”走阵,经“点歌”、“点阵”后,“乐大夫”致答谢词后,率队行“二龙吐须”、“三出三进”礼告别该村,再到别处演出。海阳身歌队阵容强大,组合多样,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其屮有“三眼枪”、“彩旗”、“乐大夫”、“花鼓”、“村叟”、“家妇”、“渔翁”、“樵夫

4、”、“相公”、“闺秀”、“货郎”、“翠花”、“箍漏匠”、“王大娘”、“丑婆”、“俊小儿”、“霸王鞭”等等。并且,各有各的演法,各有各的唱词,令人叫绝称快。从文化形态特色来看:1.祭祀遗风:从史料看,海阳秧歌既是模仿宫廷祭祀乐舞,又有自己的创造,与雅乐在发展中属同源异流。2.风格特点: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灵活自如的表演形式,是海阳秧歌的主要特点。古朴与粗犷,是通过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灵活自如则说明海阳秧歌的容纳性与兼容性。海阳秧歌中大夫与花鼓的舞蹈形象最为突出,他们所使用的伞和鼓的道具,在其他秧歌屮虽然也有,但大不相同。如大夫的伞不是撑开,而是配合右手的拂尘表演。下

5、身常保持蹲裆屈膝的步态,比一般表演更为吃力。慢节奏中强调造型。快节奏中不停挥舞,给人以力量与坚軔的美。1.表演形式:海阳秧歌是包括道具舞蹈、扮演人物、民间小戏等表演形式在内的综合形式。表演分为行进与广场两种。行进表演以两路纵队为主,各组成部分对舞前进,节奏先慢后快,变换不多。广场表演别具一格。大型的场面变化虽然不多,但各组成部分可以白成画面,灵活机动。2.表演内容:整个表演过程由土炮鸣礼、三进三退、群艺争辉、小戏尽兴等部分组成。土炮鸣礼:土炮俗称三眼炮(即铁铳)。与鼓子秧歌的相同。进村前点燃土炮。给村里发出信号。轰鸣声中村长带领全村群众也呜土炮,燃鞭炮迎接,若不出迎,

6、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不敬。两村若有前隙,一方送上秧歌、一方出村相迎,两村就又和好如初,这与鼓子秧歌相似。3.扇子的运用:扇子是手语的延伸,很早就成为塑造各种不同人物带有象征意义的刀具了。而扇子在民间秧歌舞巾得到了广泛地运用。海阳秧歌所展示的思维模式是复合立体式的,就象其扇法屮蕴含的动势,独辟蹊径,走出了扇子仅是舞扇花的装饰性特点。海阳秧歌的扇法特色在于没有拘泥扇子在身体局部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单向舞动。扇子已作为动作手臂的延伸部分,拉长了手部的运动轨迹,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做拨动、转动和绕动。动作揉抻大气,拧转迂回,呈现出流动样式、强的力度、多而立体的走向,拓展了

7、舞姿的造型幅度,又延化出无尽的“圆”之意象:横圆、立圆、八字圆、大圆套小圆,形有尽意无穷……。在海阳秧歌里的蜡花和王大娘。同是以舞扇为基本动作形态,但前者是村姑,扇子不离胸半遮面,表现出少女的羞涩:后者是农妇。运扇过顶大闪腰,突出其泼辣性格。根据这些特点,海阳秋歌形成了形式、内容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作为民间传统的社火形式,己提炼到了舞蹈院校用于民间舞专业的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二、秧歌舞在进入校园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民间舞是一个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集合体,自娱自乐是它的原生精神,世代沿袭、结构松散是它的基本特点,而这一切就决定了它不具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