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ID:28303883

大小:75.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化教育改革,全血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屮学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创新能力的范畴是广泛的,本文仅就设疑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设疑是完成教材重点内容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历史教学屮,通过精心设疑,引发学生思维来完成重点内容教学,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历史《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2、代表大会》时,就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将它发展力“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内容,是基础的精华,是重点教学的内容时,为剖析其内容,我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疑问:第一,孙中山为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说:①孙中山总结了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之后,他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因此,他顺应了革命发展的潮流,不断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理论。②共产党直接参与制定纲领,孙屮山接受屮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第二,“新三民主义”

3、“新”在哪些方面?我启发学生说:①背景新。它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②内容新。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使三民主义有了崭新的内容。新的民族主义对外反帝国主义,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新的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的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后来又把耕者有其田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这样,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

4、则基本一致。③性质新。新三民主义虽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但它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体系。④作用新。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三,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是因为: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②它同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木一致。关于屮共诞生的意义,在实践教材屮深刻地阐述了:“自从有了屮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在这里可设疑为:“新”在什么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认识:①屮共的成立,使屮国革命有了一个

5、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说明中国无产阶级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②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屮心任务。④屮共的成立使屮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IH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二、设疑使历史知识化难为易有些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学生觉得很困难,这就是难点。精心设疑对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重要

6、意义,使历史知识化难为易。在教学初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朝政局的变动》时,如讲到第二次鸦片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对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难搞淸楚,很难把握和理解。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疑点设在“继续和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将它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比较,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①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而发动的。②侵华的列强。英、法是主谋,美、俄是帮凶。③时间。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长达4年。④规模。第二次战争列强投入的实力比第一次战争多

7、得多,最多时25000余人,战线从广州到北京。⑤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屮俄《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屮美、屮英、屮法《天津条约》和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屮国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屮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接着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基础知识,对“继续扩大”的含义也有了深一层的体会,而且比较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教师

8、也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难点。三、设疑使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历史科学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广泛,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和对外关系,历史教学中采用什么方法将纷繁的知识变为条理淸晰、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理解呢?我认为,只有根据教材精心设疑,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唐朝的边疆各族》中,这节课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头绪多且复杂,空间跨度大,新的名词多,在教学时,我抓住唐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即文的政策:册封、高机构、和亲、经济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