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

ID:28303905

大小:1.3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_第1页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_第2页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_第3页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_第4页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试题目分类整理汇编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选修3-51(2011全国卷1第18题).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激发态能量,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B.C.D.解析:原子从n=2跃迁到+所以故:选C2(2011海南第19题模块3-5试题).(12分)(1)(4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

2、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A.X1→B.X2→C.X3→D.X4→解析: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正确选项B、C、78、82(2)(8分)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

3、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i)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ii)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解析:(i)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①②由①②得:③(ii)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得:④由②③④得:3(2011全国理综35选修3-5】(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该金属

4、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0)单色光做实验,则其截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2)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求弹簧释放的势能。ABAC解析:

5、(1)由和得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得(2)设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得①设C离开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为,由动量守恒得②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从细线断开到C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③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④4(2011天津第1题).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析】:物理学史、常识考查题,简单题,其中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选项错误;X射线(伦琴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6、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B选项错误;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以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C。【答案】:C5(2011山东第38题3-5)①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变期为8天。碘131核的衰变方程:(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经过________天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②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

7、为2、。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出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解析:6(2011上海第2题).卢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答案:D7(2011上海第3题).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B8(上海第7题).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

8、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9(2011上海第9题).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10(2011上海第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