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论文

童蒙养正论文

ID:28310405

大小:61.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童蒙养正论文_第1页
童蒙养正论文_第2页
童蒙养正论文_第3页
童蒙养正论文_第4页
童蒙养正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蒙养正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童蒙养正教育下的思考万娅威屮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三字经》上开篇即是:“人Z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纯善、纯净的意思。《说文解字》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的目的在于一个善字,童蒙教育便是养正。孟子所谓:“教者必以正”,在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屮,童蒙养正尤为重要。三岁以后就进了儿童期,在这个时期所学的习惯、知识都是正确的,就已经发展了他一生全部学习能力的50%,将来的教育将变得极为容易,这是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具有一身正气的关键阶段。在

2、人生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恶习,由刚中之德的老师来发蒙,教他学为圣人,学为圣人的入手功夫就在一个正字。因此童蒙养正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孩了懂得礼仪进退之礼;一方面是开启孩子的记性和悟性,认字读书,读书明理、明天地之大道。《采子童蒙须知》中讲:“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所以,身、口、意正而无邪,才谓养正。如此慢慢培养,就具备了学圣的基础,也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成就大业的基础。当下的社会,各种教育理念风行,都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但无论何种教育理念都是术而不是道,传统国学教育的童蒙养正乃是固木培元的根木之道,是一切教

3、育的基础。首先,童蒙养正顺乎自然,遵循人性。《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由卦象所取的名称,义为蒙昧,代表幼儿的童蒙。童蒙应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蒙卦的卦辞和彖辞可作为儿童教育的原理。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彖辞说:“蒙以养止,圣功也。”这些言辞都取自卦象,而卦象又是取自天地间自然现象,因此儿童开蒙是顺乎自然的道理。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出生时,每一个正常人会有140亿左右的脑神经元,脑神经元经过精神和物质两种营养的刺激,而生出越来越多的树状突起(树突),树突与树突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越多人越聪明,而75%的树突

4、的生长在0-3岁就完成,15-20%在3-6岁完成,有5-10%在7-13岁完成。所以,0-13岁为人生的黄金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开阔的胸襟和气度,以后孩子基木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其次、童蒙养正蕴含着中国古代2000多年教育的精华。屮国历代都重视童蒙教育,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蒙学教材和蒙学教育方法。识字开蒙的韵语知识读物有《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训诫类有《弟子职》《弟子规》,格言谚语类有《太公家教》《小儿语》《续小儿语》《昔时贤文》,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的有《蒙求》以及各种“类蒙求”,《幼

5、学琼林》《龙文鞭影》等,介绍历史知识的有各种断代蒙求,韵语通史等。民国以后,我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童蒙教育法,以至于今人对这些书籍已相当陌生,而这些养正遗规和童蒙教育法确确实实是培养大人才的基础。再次、童蒙养正在当下这个喧嚣的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近百年西学东渐,传统文化中培养大师的浑元之气在西学分科中日渐消解。今天的社会太过喧嚣绚丽,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童蒙养正已经变得非常艰难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对于老子的智慧之言,人们也许根木没有听说过,我们每每看到父母在吃、

6、玩、乐上从激发孩子的欲望,给孩子充足的生活享受,严重地扰乱了他们的心性,致使孩子不能安静下来,没有远大的志向,人生变得灰暗茫然。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家一个孩子,往往几个大人宠一个小孩,什么技能都想教给他,唯独不教给他怎样做人,在人生最黄金的时期,孩子不仅不能养正,反而被宠惯出一身毛病,自私、贪婪、急躁、暴戾……这样的小孩教到四五岁,俨然强盗一般,自私自利,娇蛮任性,受不得一点委屈,儿乎每一个新来家塾的孩子,首先做的功课是花很大的力气去改掉他的坏毛病,并且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配合,但收效甚微。教育原本是很容易的,但再教育却非常困难。“物丰则心乱,纵溺则无肆”要想孩子有出息,有成就

7、,父母首先要“去物丰,去纵溺”!从养正开始,首孝悌,次谨信。娇宠,溺爱,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最终将会毁掉孩子。因此,少儿教育重在童蒙养正,没有这个基础其他都谈不上,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童蒙养正教育之古代小学教育——张艳珍古代教育,小学是从七岁到十二岁,它的教学宗旨、目标,就是培养正知正见,所谓的'童蒙养正',这一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谚语里面常常说到:'少成若天性'一童子时候养成,就如同天性一样,'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细想想,它有很深的道理存在。小学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