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

ID:28315661

大小:72.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_第1页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_第2页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_第3页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_第4页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体系和其特征[摘要]孙过庭的《书谱》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的理论与创作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文章恣肆宏美,议论精辟入理,可以说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是《书谱》不易理解,文章结构枝蔓较多,采用的是駢体文形式。本文通过书法的本体论、发展观等方面对《书谱》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对《书谱》博大精深的书法理论体系以及特征做出正确、全面的理解。[关键词]《书谱》;孙过庭;书法理论;书法本体论【中图分类号】J2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6-155-2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上《书谱》都

2、为后世立下了标杆,是罕见的书法史上书文并茂的作品。《书谱》笔势遒劲飞动,用笔俊拔坚毅,“二王之后,自成大宗”。在用笔上《书谱》强调“速”,这要以草法精熟为基础,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在初始阶段用笔从容静雅,草法中规中矩。而孙过庭似乎在中段以后进入了一种激昂的创作状态,书写到情不自禁时,纷而愈治,婀娜愈刚健,破而愈完,飘逸愈沉著。因此,《书谱》并不是录文,而是用笔墨来展示自己的书学理想,可以说《书谱》是书文合一的典范。一、《书谱》的书法理论体系对于书法理论的各个方面《书谱》几乎都有所涉及,本文主要介绍《书谱》的书法发展观和书法本体论。(一)书法的发展观对书法艺术发展规

3、律的认识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发展观,其关系到一个书法家是否具有开阔的眼界,涉及如何创新和继承的问题,关系到对书法的发展是否能够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而孙过庭的书法发展观是符合规律的,是进步的。孙过庭一反南朝某些书家今不逮古的看法,他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质和妍的变化,认为质和妍是随着世俗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迁的,无疑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也随之发展,笔墨要学好法度,但也不应该被法度所限制,书法的创新应该要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应该在书法的发展中做到今不同弊,古不乘时。可以说孙过庭的这些话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时至今日仍然是创作书法所遵循的原则,此外我们也可以

4、从孙过庭的《书谱》中看出孙过庭反对厚古薄今的态度,他认为要将深厚的传统精华和时代相融合,要历史地分析古人,才能展现独立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在这一语中孙过庭的发展观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在《书谱》中自始至终虽然都是在推崇张、二王、钟,但是在此却称不妨违背四贤,当前,这里所说的违背是要有前提的,要做到“无间心手,忘怀楷则”的地步,要先很好的继承,只有这样才会有违背之后的“尚工”和“无失”。以继承为创新的前提条件,法古而不泥古是孙过庭论的书法发展观。(二)书法本体论书法的本质,也就是书法是什么的问题,是本体论首先要解决的,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

5、书法有哪些。1.书法的本质特征《书谱》首先从汉字和书法的关系着手对书法到底是什么进行了解释。汉字和书法关系紧密但功用又各不相同,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古人经常将二者混淆。对此《书谱》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书谱》阐明了文字的功用,所谓“书契之作,适以纪言”,是记录语言,而书法则不同,不仅能“妙拟神仙”,还能够“功宣礼乐”,这就是所谓“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具有抒情和欣赏的功用。书法艺术符合艺术的通则,其能够抒发性情。当然,在审美效果上客体要迗到相应层次,在艺术创作手段上主体也要迗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够达到这一层次。对此,孙过庭明确了这一最高层次的归属,并没有

6、语焉不详,这就是《书谱》通篇都欲“取立指归”的“宗匠”__王羲之。文中对王羲之的六篇书作首先进行了形象、具体的分析: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太师箴》又纵横争折;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写《乐毅》则情多怫郁;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黄庭经》则怡怿虚无。而引出了本体论述“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在这里《书谱》认为与诗歌艺术一样书法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人的精神外化便是书风,借鉴了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的诗歌理论:“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因为“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所以可以说这一观点大大增强了书法艺术的生命力。虽然只有一个“书圣”,但

7、是后世学者在学习书圣的同时,也可以跟随自己的性情,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在此基础上《书谱》将书法的“表情”还进一步与中国的哲学和古典诗歌联系了起来,《书谱》中的这段话,被金学智先生称为“纲领性的主体论美学名言”,根据此句韩玉涛先生更是从本质上将中国书法艺术定位为一种写意的哲学艺术。可以说《书谱》是中国书论史上阐发书法、自觉揭示书法特质的第一篇,这也是为何《书谱》能够在传诵千古,在古代书论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1.书法艺术的主体书家关注艺术创作的主体,标志着一门艺术的独立和成熟。最早对书家的关注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