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28324195

大小:11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8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

2、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腈纶(qíng)纤维(xiān)诤友(zhèng)装模作样(mó)B.戏谑(xuè)栅栏(shān)回溯(sù)强人所难(qiǎng)C.城垣(yuán)皴裂(cūn)泥古(nì)纨绔子弟(kù)D.逋逃(bū)处方(chù)嬗变(shàn)博闻强识(shí)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对他们不能求

3、全责备,尤其是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他们在班级有时危言危行来恐吓同学,交上来的作业常常是文不加点,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以为意,但是这些不良现象的背后常常是有原因的,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认为还是不足为训好,应该多给他们关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引导他们逐步走向学习的正轨。A.求全责备B.危言危行C.文不加点D.不足为训14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

4、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C.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D.这个村第一次尝到了科技投入的甜头,今年他们不但不再伸手向国家要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大批粮食。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钓鱼岛原本不是问题,也不存在什么主权争议,是由于1895年日本非法窃取和霸占钓鱼岛,才出现了问题,形成了争议。无论从历史、法理等角度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①从明朝到近代的五百年间中国一直对钓鱼岛行使着主权。②

5、所以从法理角度上说钓鱼岛已经回归中国。③从法理上看,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钓鱼岛等岛屿应随台湾一起归还中国。”④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最早发现了钓鱼岛并命名。⑤但1971年美国却将被非法托管的钓鱼岛所谓的“施政权”私相授受给日本,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指出此举“非法”。⑥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⑤⑥④③②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①②③⑤⑥14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2分﹚

6、吾母姓钟氏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

7、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zhēng)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节选自蒋示铨《〈鸡鸣夜课图〉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八归先府君归

8、:回到。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俭色:不丰满的情况。C.鸡鸣卧焉鸡鸣:鸡叫天明。D、复力争之争:争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B.我何以见汝父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杀一老卒,何甲也C.  令吾母指其疵     D. 必母亲尝之而后进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刘夙婴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