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

ID:28335118

大小:9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8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_第1页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_第2页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_第3页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_第4页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一、论人1、人甲、孔子以人为伦理人孔子既以人为自己思想的中心,而他的思想是伦理道德思想;人在孔子的心目中,便不是形上学所讲的人,也不是生物学所讲的人,乃是伦理的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程颐解释为:“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也。”钱穆先生解释为“人生有直道,不直的人也得生存,那是他的幸免”,我以为两者的解释都有点偏,“人之生也直”,人生来做事正直,向善;生来就不正直而偏于恶的人,并不多,“幸而免”可说是例外,或是说破例。这一点是孔子的伦理人的根基,因为人生来做事正直,那么伦理道德便是人生来该有的事,而不是人故意

2、加上去的事。但是人从生来虽是“直”,然并不是完全平等,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孔子所讲的知,在于“知道”,即知为人之道,会笺说:“皇疏:民斯为下,谓此是下愚之民。英案:知之学之者,知此道也,学此道也。此道在心,此心即理,仁义孝悌,反求诸心也。上智不为物蔽,故曰生知。中人或移于习,故必学知,克己复礼是也。物欲既深,克之较难,故曰困学。困而不学,斯自弃也。非天降才尔殊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为人之道,有深有浅,人的智慧,有高有低。中等智慧以上的人

3、,可以教以高深之道,中等智慧以下的人,就不得教以高深之道了。“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人的智慧用之于为人之道,和道发生关系。上等智慧的人,理智高看事正确,心地光明,没有私欲,常趋于正;下愚的人,理智低看事不明白,心里多欲情,便常趋于恶。“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成人是一个成全的人,是一个标准的人;在孔子的眼中,成人应该有理智勇三德,再加上有技艺和礼乐的修养。孔子也说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人的完善不在于才力,而在于道德。君子和小人,在古代为君王和平民的称

4、呼,为社会上的制度。孔子把君子和小人改为品德的高低,品德高者为君子,品德低者为小人。这两个名词乃成为中国社会的传统称呼,在人们心中看为很严重的伦理评判。因此,在孔子的思想里,人是一个伦理人,人的价值由伦理道德而定,人的生活也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乙、礼记以人为天地之秀气礼记的礼运篇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页脚---这种思想,继承易经的思想,易经以人和天地为三才,人代表天地间的万物。易经又以万物由阴阳相结合而成,以天地代表阴阳,常说天地相交而化生万物。但是五行的思想在五

5、行里还没有出现,要到战国时才盛行,所以在孔子以后,取代了八卦。易经以阴阳变化而成四象、八卦和六十四卦,卦代表物。战国时代的思想,以阴阳变化成五行,五行相合而成物,不再讲卦;讲卦时,专为卜吉凶。礼运篇有战国时期的思想,以人为五行这秀气所成。“天地之德”,天地代表乾坤,人具有乾坤之德,乾刚坤柔。“阴阳之交”,阴气和阳气的交会,五行的每一行,都由阴阳的结合交会而成。“鬼神之会”,若按汉朝儒家和宋朝理学家的思想,鬼为魄,神为魂,人具有魂魄,故称为鬼神之会。但按易经的思想,鬼神代表灵明,代表动作的神妙,人为鬼神之会,指着人具有灵明之心,人心的活动神妙莫测。“五行之秀气”,五行之秀

6、气为金木水火土;然而所谓秀气,则又是一个新名词。注疏说秀是秀异,秀气为气性之纯,气纯则没有杂物,不杂而纯则清,宋朝理学家乃以秀气为气之清者,清则虚灵,人乃有鬼神的灵明。但是人之生,不仅是有灵明,同时也有感官,所以说“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然而说:“五行之端也”,则和五行之秀气,似乎有些矛盾,五行的开端不能是五行的极端之秀气。我们便要从另一方面去解释;因为在这一段里,礼运讲人的七情,以五行、四时,十二月、配声味色,和七情发生关系,乃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以情之动,有似于天地之动,人之心乃得天地之心而为心。这一点也是易经的思想。礼运接着说:“五行之端也”,在上

7、面曾说:“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后面也说:“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这个端字,不是开端之端,乃是“事”,心之大端即是心之大事,或是心之重点。“五行之端”,解为五行之重点。但端也可以解为动之端,欲恶为心动之端,人为五行结合之端。礼运篇虽为五行之秀气,同时也以人为伦理人,因为礼运全篇讲礼义。在礼记的另一篇中,即曲礼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曲礼·上)人是人而不是兽,人的特点,在于知礼义。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伦理道德。人的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