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

ID:28351835

大小:1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_第1页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_第2页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_第3页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_第4页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 牛耕的起源和推广,是农业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但是,我国牛耕起源于何时,自古迄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始于神农说。清代赵春沂著《牛耕说》,主张牛耕“始自神农氏”。他从耕地器具的维度考察,提出“有耜已有牛耕。考之《易》,作耒耜者,神农也。则牛耕亦当始自神农氏矣。”(《皇清经解》卷一千三百八十六《经义丛钞》)这是主张我国牛耕起源年代最早的一种说法。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从耕地器具发展史上看,犁是从耒、耜发展来的。最原始的犁由三个部件构成,即犁把、犁铲和绳索(或拉杆)。犁把是从耒演变来的。犁铲是从耜冠演变

2、来的。绳索或拉杆是新增加的部件。犁与耒耜比较,它不仅部件增加了,结构复杂了,而且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变更了。农夫用耒耜耕地,要手握耜柄,足踏耜冠,耜冠刺入土中,再拉动耜柄,运用杠杆原理,翻起一块土垡,然后退一步,重复前面的动作,依次而耕,耕完一行,再起一行。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上说:“耕者日以却。”“却”,就是后退。刘安讲的正是耒耜耕作的特点。农夫用犁耕地,要手握犁把,将犁铲插入土中,然而靠人力或畜力,连续不停地向前拖拉,这里用不上杠杆原理。所以,无论从器具的构造形式,还是从器具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上说,犁与耒耜应当是不同的农耕器具。晚唐文学家

3、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说:“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这里,他道出了一个历史上存在的真实情况,那就是,在农学家的眼里,犁与耒耜是不同的耕地农具,所以“耒耜”这个名称只出现在农学专著之中;然而民间百姓的习惯,犁与耒耜都是耕地农具,不加区分,一概称之为“犁”。陆龟蒙把自己介绍江东犁的文章,定名为《耒耜经》,可见他的思想既有从俗的一面,又有崇古的一面。对于耕地器具的认识,农学家显然比民间百姓要更科学。清代赵春沂对牛耕起源判断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区分犁与耒耜,没有采纳前代农学家的意见,而盲从了民间百姓的看法,误认耒耜为犁,作出“有耒耜已有牛

4、耕”的错误判断;又因为《易·系辞下》有“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所以他得出“牛耕亦当始自神农氏矣”的错误结论。二,始于叔均说。《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中说:“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是先秦典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这是个科学的论断,《山海经》中展示巫师的宗教活动触目皆是。我们有理由说《山海经》是古代巫师演讲的故事和传唱的史诗。但此书在长期流传中有脱简、错简的问题,也有后人增补羼杂的问题。在先秦典籍中,《山海经》首先正面回答了牛耕起源

5、的问题。其说法理应受到重视。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相传名弃,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那么,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应当是夏代初期的事情。可是,《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中又说:“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在这里,叔均不是后稷之孙,而是后稷之侄,并且只是“始作耕”,不是“始作牛耕”。同一部书前后所述互异。况且,“叔均始作牛耕”的说法,得不到考古材料印证。这怎么让人置信呢?三,始于殷商说。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字,主张此说。郭沫若说:殷墟卜辞中的“”字,“即象犁头,一些小点象犁头启土。辔在牛上,自然就是后来的犁字。这可

6、证明殷代是用牛耕种了。”“殷人已经发明了牛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甲骨文字属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特点是随体诘诎,画成其物。如果殷商时期没有牛耕,犁字从牛是造不出来的。所以,郭沫若的说法有道理。四,始于西周说。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周礼》,谓西周时有牛耦耕。他是牛耕始于西周说的创始者。但在古时候,郑玄的说法遭到众人的反对。《三代吉金文存》卷七记载一件西周青铜簋,上面有一个奇字,像马拉双头犁形。据此,今人孙作云先生在《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认为,“按照一般情况,马拉犁总应在牛拉犁之后(马不好驯服,牛好驯服),至少也可以说,有马拉犁,一定有牛拉犁。由

7、此可见,西周不但有犁,而且还有牛马拉犁。”孙先生可以说是郑玄牛耕始于西周说的支持者。但是,有人提出:把西周青铜簋上的奇字“释为马耕是一种误测”。此字应释为“驾”。《说文》:“驾,马在轭中也。”段玉裁注:《毛传》曰:轭,乌啄也。辕有衡。衡,横也。横在马颈之上。其扼马颈者曰乌啄,下向叉马颈,似乌开口向下啄物时也。“驾”的意思,是马拉车,与拉犁无关。这种解释还是挺有道理的。五,始于春秋说。此说盛行于南宋。南宋学者叶梦得、周必大、王应麟等人,依据孔子有犁牛之言,冉耕亦字伯牛,《月令》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断言:牛耕始于春秋。元代农学家王祯、明代农学家徐光

8、启、清代学者赵翼,他们都赞成此说。在现今学术界,徐中舒、齐思和、陆懋德、韩国磐、杨宽、吴存浩等学者,都支持牛耕始于春秋说,并补充一些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