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ID:28351896

大小:12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2.(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教育学》     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杜威4.“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

2、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书中。A.《论语》        B.《礼记》     C.《师说》       D.《学记》6.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   D.读写算的教育7.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3、 D.洛克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9.“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10.“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

4、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 D.隐性功能11.(  )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A.班级文化       B.学生文化            C.社群文化      D.集体文化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社会环境       B.教育               C.遗传           D.学校教育13.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5、  )A.社会实践           B.主观能动性         C.教育           D.训练-..14.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组织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   D.校园制度文化15.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个体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16.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

6、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1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A.内发论     B.外铄论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D.教

7、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19.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20.“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  )的观点。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

8、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21.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2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