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

ID:2836254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_第1页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_第2页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_第3页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_第4页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考 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主流思想考题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点拨】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与思想的关系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从材料中分析,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

2、国各地,很明显是统治者利用孔子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项说法错误,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D项文庙的修建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儒学独尊以后,孔子逐渐成为儒学的象征。唐代以来在各地修建文庙,实际是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统治。符合此意的为A项,B、C、D项都不符合史实。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3、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点拨】本题以“虎溪三笑”这一典故作为命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是无法体现,只是说明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A项。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

4、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

5、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点拨】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

6、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符合题意。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

7、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解析2:选C。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C项。解析3: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