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

ID:28365286

大小:3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9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_第1页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_第2页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_第3页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_第4页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结构理论(一)墙身的细部构造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1、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由于墙脚位于地下,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因此,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排除房屋四周地面的水。吸水率较大、对干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不能用于墙脚部位,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a)墙身防潮墙身防潮

2、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治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1)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结构理论(一)墙身的细部构造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1、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由于墙脚位于地下,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因此,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排除房屋四周地面的水。吸水率较大、对干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

3、不能用于墙脚部位,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a)墙身防潮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治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1)墙体—墙身的细部构造知识-结构理论(一)墙身的细部构造为了保证墙体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墙身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门窗洞口、墙身加固措施、变形缝构造以及其他构造等。1、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由于墙脚位于地下,砌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层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因此,必须做好墙脚的防潮、增强勒脚的坚固及耐久性、排除

4、房屋四周地面的水。吸水率较大、对干湿交替作用敏感的砖和砌块不能用于墙脚部位,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a)墙身防潮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治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1)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面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室外地坪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处。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还应设竖向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如图3—2所示。图3—2墙身防潮层的位置2)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如图3—3、3--4所示)墙身水平防潮层

5、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第一,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第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φ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第三,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如果墙脚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图3—3水平防潮层的做法(a)油毡防潮层(b)防水砂浆

6、防潮层(c)防水砂浆砌砖(d)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图3—4垂直防潮层的做法b)勒脚构造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和内墙脚一样,受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应作相同的防潮层。同时,还受地表水、机械力等的影响,所以要求勒脚更加坚固耐久和防潮。另外,勒脚的做法、高低、色彩等应结合建筑造型,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或防水性能好的外墙饰面。一般构造做法如图3—5所示。图3—5勒脚的构造做法1)抹灰:可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抹面,1:2水泥白石子浆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此法多用于一般建筑。2)独贴面:可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如花岗石、水磨石板等。其耐久性、装饰效果好,用于高标准建筑。3)勒脚:用石材,

7、如条石、毛石等坚固耐久的材料,在生产天然石材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c)散水与明沟为尽快排除建筑外墙周围的雨水,房屋四周可设置散水或明沟(如图3—6、3—7所示)。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或设散水,但应加滴水砖带)。图3—7明沟的构造做法1)散水散水也称护坡,即外墙周围向外倾斜的坡面。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