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ID:28366539

大小: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西夏乐舞中舞蹈部分的继承与发展[摘要]西夏乐舞是西夏王朝时期的乐舞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文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西夏乐舞屮的舞蹈部分,集屮展现了西夏王朝的文化发展,反映了党项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景象和精祌信仰,是西夏文字流动着的表现形式。木文通过对西夏舞蹈的历史遗迹和古籍文献进行探宂,简要阐述其继承与发展。[关键词]西夏乐舞;西夏舞蹈;文化传承一、西夏舞蹈的历史源流和表演特征(一)西夏舞蹈的历史源流西夏舞蹈发源于西夏王朝,西夏王朝建立于公元1038〜1227年,是由党项族为主体的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

2、权。公元1038年,李元昊定都兴庆(现今宁夏银川),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立夏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王朝时期的舞蹈文化丰富而且多元,除本民族舞蹈外,还有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舞蹈,在现今遗留的碑刻和陕西、敦煌的石窟壁画中都留有生动的形象。西夏舞蹈的源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1.劳作说劳作说即舞蹈来自于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又有“劳作生舞”之说。中国自原始社会起便开始了农耕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西夏党项族在定都兴庆之前,一直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直至定居兴庆后,开始接受汉族的农耕文化。一副名为“千手千眼观音图”的壁画中,描绘了西夏打铁、酿酒、耕种的生活

3、情景,反映了西夏的社会劳动生产和生活?雒妗?2.宗教说宗教说即舞蹈来白于人们的宗教信仰。西夏王朝笃信佛教、鬼神,崇尚诅咒,西夏的佛教舞蹈较多,如“菩萨乐伎”、“天魔舞”等,在诸多遗留下来的西夏壁画中,还有描绘飞天的形象特征。“飞天”一词可理解为飞行于天空中的神。2000年4月,宁夏银川西夏陵3号陵出土一件造型完美的珍贵文物一一“人身鸟形”像经考古学家蒋忠义考宄认定,这尊“人身鸟形”像正是“迦陵频伽”,在《阿弥陀佛经》屮也有相应记载。3.礼仪说礼仪说即舞蹈来自于人们的礼仪形式,又称礼仪论。舞蹈和仪式二者间相互联系,自人类创造出民俗活动和仪式后,其表现形式均离不

4、开舞蹈。现今发现并冇待考证的与W夏党项族后裔冇着较高相似度的木雅人,其煨桑仪式的习俗,即为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4.武舞说公元11〜13世纪,西夏、辽、金、宋四个政权为争夺资源、巩固政权,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作为主要战斗力量的士兵,武力操练成为重要的事项之一。武力操练的多用于战斗前自我鼓励的扩张声势和战斗后庆祝胜利的情景再现,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形式,遂有“武舞”之说。(二)西夏舞蹈的表演特征在诸多壁画遗迹中均可发现,西夏舞蹈多是由女性舞伎、男性或孩童完成。形式上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八佾”64人群舞等,她们或模拟飞天、手持莲花而舞,或对舞表现情节、表现格

5、调统一的群舞。舞蹈服饰多以着筒状喇叭裙为主,借鉴汉服造型。从舞者形象多是直鼻大眼、背梳覆耳,男性舞者多为秃发。位于银川市的西夏博物馆内,藏有考古发掘出的西夏时期大力士石柱雕像,部分雕像胸部较为突出,刻画出具有女性生理特征的乳房。据史料记载,“女兵”在西夏时期就出现过,被称为麻魁”。由此可知,女性在西夏时期或占有同男子一样的尊卑地位,因此舞姿与中原女子略有不同。二、西夏舞蹈的内容及艺术特征(一)西夏舞蹈的内容、风格在已发掘整理出的古籍西夏汉文本《杂子》中记载了“八佾”、“柘枝”还有“曲破”、“舞绾”、“散唱”、“天魔舞”等形容乐舞的名词1.八傦八傦是舞蹈的形式

6、,即天子专用的乐舞。俏,指舞蹈中的行列,意为八行八列。一个舞队由8人组成,称为傦,八佾即是由64人组成的舞队。在《论语?八佾》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是属于规范伦理道德的乐舞,通常使用在立春、立夏等祭天时,也使用于天子祭祀时。2.舞绾舞绾是民间杂耍性表演舞蹈。位于陕西榆林窟屮第三窟南侧的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图上方所描绘的情景即专门用于杂技表演的平台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是舞绾的样式之一。舞绾也常作为连接动作在舞绾的许多舞蹈动作连接中使用。1.踏歌一一“联袂歌呼”联袂歌呼意为手拉着手、衣杣相联一同歌唱、高吟呼号。“醉则联袂歌其土风”出自

7、《五代会要,党项羌传》,是对党项族土风的记载。即手挽着手、足踏着节拍而载歌载舞,是典型的民间群众舞蹈,与现今羌、藏族的锅庄舞大抵相同。2.天魔舞天魔舞是宗教舞蹈。“本是河西参佛曲,把来宫苑席前歌。”舞天魔指河西参佛曲,河西指西夏。天魔舞自唐代便有记载,元代时期,宫廷出现了《十六天魔舞》,专门用来为接受藏传佛教的帝王将相宫

8、Aj的眷属演出。但“参佛曲”、“天魔舞”在西夏时期的法会上就己经存在了。3.胡旋舞、胡腾舞《观无量寿经变》这幅壁画位于榆林窟屮第三窟的南壁屮间。图屮在佛殿前排冇供养着的菩萨乐伎,身着菩萨装、窄口长裤,系短裙,上身与脚裸露,头戴菩萨式花冠。东

9、侧乐伎握长巾而舞,其左脚腾空、右脚着地,左手向上伸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