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

ID:28368016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_第1页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_第2页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_第3页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_第4页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境阐释其在审美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意境的阐释及其在审美中的作用单国华摘要:意境即是无意识主体用意象构建的虚拟时空,主体陶醉其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可以说它是无意识中的白日梦。它有主体的参与性、对象的虚化性与建构的无意识性三个特征。意境不仅可以解释文学与艺术的审美现象,而且在全部审美活动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承载作用,缺了它,审美活动就无法进行。关键词:意境 无意识 白日梦 虚拟时空 审美体验“意境”这个美学概念不少学者将“意境”视为范畴,笔者以前也持此观点,现在觉得有些不妥,范畴是概念的概念,是主体对客体思考认识的角度,不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它之上是没有

2、属概念的,因而是不可定义的,而“意境”则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有属概念的,是可定义的。,是中国先人对世界美学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定,它已基本上解决了审美是何以进行的这个操作性问题,不过这一点尚未被人们,特别是未被西方的学者充分意识到,真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也就是说关于它自身的阐释尚未达到可操作性。而定义对于一门学科的科学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有逻辑传统的西方学者来说更是如此。这个缺陷不仅影响了意境理论自身的研究

3、与传播,也给全部美学研究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尚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此给意境下个清晰的定义,对它进行可操作性的阐释,乃是美学研究(首先是中国的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一前人关于意境的解释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均可归结为“情景交融”这一点,即使在王国维那里,所强调的仍然是“意境两浑”。若从中国人传统的“意会”式的理解来说,这样的解释似乎也够了,然而对于科学的要求来说则是很不够的,因为它不是清晰的定义,还没有摆脱具体,没有揭示出普遍性,因此很难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尽管如此,前人的探索与思考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它

4、不仅开拓了不同于西方的美学研究领域,而且在实际上也比西方美学更接近于审美的真像,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必定会成为最终解开美学之謎的一把极其重要的钥匙。“意境”这个词的诞生并不太早,学术界一般认为它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王昌龄的《诗格》中。它的出现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意”与“象”的分别提法,后来有了“境”与“境界”,直到唐代才有了“意境”。语词发展到“意境”.---之后,可以说就没有再发展了,虽然此间还有别的一些提法,如“兴趣”、“情景”、“神韵”,以及王国维的“境界”等等,都可以看作

5、是对意境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因为它们后来又基本上回归于“意境”了。据此笔者大致将意境理论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寻找一个关于文艺审美(实质上是全部审美)中“意境”这个概念的确切的表达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无意识的,即并不一定是为文艺审美而寻找的),因为没有找到恰当的表达词语时,概念是不可言说的。这个阶段到唐代王昌龄提出了“意境”这个语词可视为告一段落,至此人们心中难以用言辞表达的朦胧的美感,基本上有了尽意之言。不过此阶段虽然找到了一个好的词来表达心中的概念,但对这个词所代表的概念本身的认识却相当模糊,基本上停留在命

6、名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对意境的阐释与其在文学等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的深入认识阶段。从唐代中后期开始,释皎然、司空图、严羽直至王国维等,在对文学创作进行研究的同时,又在探索意境现象,想弄清楚文学(主要是诗词)中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使我们获得美感的。此阶段的思索,虽然使概念明晰了不少,但由于缺乏较严密的逻辑分析与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支持,因而没能达到科学的层面。然而他们用体验的方式,已经“悟”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认识。首先他们认识到意境是个非常复杂的组合,绝不是单一的观念,提出了“意与境会”[1]、“思与境谐”[2]、“意中有景

7、,景中有意”[3]等看法。其次,意识到了意境的超越性,它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景物或物象,主体所获得的要远大于后者,它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4],并且“言有尽而意无穷”[5]。第三,还意识到了意境的虚幻性,严羽就将意境(兴趣)比作“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6]等。第四,实际上已经注意到了主体的参与性,无论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还是“隔”与“不隔”[7],实质上是在强调写作主体与阅读主体的参与性。这些见解虽然缺乏最后总的归纳,但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意境的特点。当代我国有一些美学家借鉴西方理论,

8、开始从新的角度对意境进行探讨。叶朗先生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对它做了这样的解释:“所谓‘意境’,实际上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8]朱立元先生也在他主编的《美学》一书中指出:“意境这一审美形态,是在人的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9]同时对意境作了如下的理解:“精神依据自身的特性,为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