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

ID:28380887

大小:79.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_第1页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_第2页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_第3页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_第4页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陕北民歌剧的历史演变摘要:本文运用文化分类学的原则对陕北地域音乐剧进行分析研宄,认为陕北民歌剧有一个从走唱音乐到场地剧。从民间到舞台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简耍地对各个演变阶段的分期、音乐表现形式、手段、A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关键词:陕北民歌剧走唱音乐场地剧舞台刷在对陕北民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分类学的原则,我们对陕北地域民间音乐进行了细化整理。认为民歌是母源,陕北地域兼有音乐、民歌、舞蹈、表演、说白等形式的场地剧,(或舞台剧),称之为“陕北民歌剧”。其流变和发展过程是:民歌一曲子一说书一一渔鼓书(道情)一一

2、秧歌剧歌舞剧。一、从走唱音乐到场地剧时期的发展状况(一)陕北曲子,以延安为音乐地理分界,北是小调;南是小曲。1、界定:陕北曲子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哼唱的歌,它不受环境的限制,哼唱者随时脱门而出,抒发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也有学唱外地传人的歌。在传唱的过程中,经过筛选、加工被引进到庙堂和集会上。在古代陕北,人们最大的集会就是过年,陕北人把自己哼唱的曲子用在了节庆上,于是新的陕北民歌样式一一秋歌就出现了。《靖边县志》记载秧歌:“上元灯节,前后数夜,街市遍张灯火,村民亦各鼓乐为傩,装扮歌舞,俗名社火,义取逐

3、瘟。”2、起源:上溯秧歌的起源,现在可考的实证是1983年甘泉县雨岔乡出土的宋金画像砖一一穿着陕北服饰的男子手拿彩绸的走唱造型画像砖,后来叫秧歌画像砖,可以断定,宋金时期走唱音乐在陕北己经流行了。3、特点:秧歌虽然腔词还是民歌,但是在形式上己经从一人哼唱演变为以四六句子为主,一曲多词,由主唱引唱,众人重复后句合唱(帮唱),锣鼓打击乐过门的行走音乐。参与者开始装扮,兼有了舞狮,划早船等舞蹈形式。在演出行进过程屮,到了村镇屮心地带打官场子(围场演出),曲本就比较复杂了,例如《大五更》,每更调子不同,民间流传着五更

4、十八调。有时也小曲唱书,例如流行于子长、延川、延长一带的曲子《审录》,在八人演出时,各人手持一件打击乐,四人轮流扮演王金龙,四人轮流扮演苏三。大部齐唱相合,王金龙和苏三自述部分独唱,第三人称叙述部分全体齐唱,轮唱主唱人走人屮间,其余人环绕行舞做模拟动作合唱,曲与曲之间以打击乐相间。(二)陕北说唱:包括延安以北流行的说书、渔鼓书(道情)。1、陕北说书的特色。陕北说书说唱结合,以唱为主,说也拉唱腔,分琵琶书,三弦书两种。陕北说书是以哭腔见长,扣人心弦。在过去说书人多以穷苫盲人单人座说,演员一把琵琶、或者一把三弦,

5、甩板绑在左腿膝下,麻喳喳[1]绑在左手腕,创造了自弹自唱的乐器默契配合,可以一人一角我演我,也可以一人多角演我演你、我、他。陕北说书在旧时是盲人讨生活(讨饭)的一种方式,留有民谚:“东方收了走东方,西方收了走西方,东西南北都不收,背上三弦讨四方。”上世纪中叶,明眼人加入到陕北说书艺人当中,由单人座唱表演发展到多人舞台走唱。这一时期,以《翻身记》名声鹊起的说书艺)-N起祥1946年8月给毛主席表演陕北说书《张玉兰参加选举会》《时事传》,被毛主席称赞为“三弦战士”。抗战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韩起祥自编自演了500多个

6、书目。另一个说书艺人张俊功在陕北说书近似巫神调的“靠山老调”中吸收了梅花调、民歌、道情、眉户、碗碗腔、秦腔等音乐和戏曲元素,形成全新的“迷花调”。2、陕北渔鼓书(道情)的特色。(1)源流:陕北渔鼓书(道情)是陕北说唱里最早成为舞台剧的,我们从现有的史料屮追溯,可以唐朝的“法曲源流表”[2]屮分类的“北方唱道情一一映西道情”的老调流行于陕北一带为起源,因为历史的原因,只留下流源表而没有曲冃,我们不能领略其妙咅。(2)分类:现在流行的渔鼓书(道情)分为老调和新调:1)淸涧、子洲一带流传的原调为老调。2)陇东、山西

7、传入陕北流传的为新调。渔鼓书(道情)的唱调音乐的特点是:延长音多,节奏比较自由;新旧调综合应用,以新调为主;虚字哎、嗨、呀、哟、呵多;唱腔由单曲体联曲体结合构成。(3)发展:1935年屮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道情艺人对唱腔进行了改造,板式变化体成分不断增多,采用了[二流板]、[大起板]、[箭板]等板路。乐器上,改用板胡为主奏,并增加了提琴、打琴、长笛等,丰富了音乐表现力。剧目多演出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现代戏,被称为“翻身道情”。翻身道情的剧目主要有《家庭图》(二流子转变》《王长生揽工》《劝子归队》《纺

8、纱》《南下开荒》《难民图》《王三小求妻》《禁洋烟》等。二、从民间走上舞台的发展状况(一)解放战争时期:1、发展情况:陕北民歌剧真正成为舞台剧,是在解放区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和成熟的。1944年,边区文教大会通过、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批准的《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屮指出:“要在群众屮发展新艺术和改造旧艺术”,而“群众艺术无论新旧,戏剧都是主体,而各种形式的歌剧尤易为群众所欢迎”。1944年3月,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