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

ID:28381701

大小: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_第1页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_第2页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_第3页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_第4页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摘要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政府,由此德国进入了持续12年的希特勒吋代。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一直朝着国家控制下的战争经济体制发展,以1939年二战爆发为界,之前为战前准备阶段经济,之后为战时经济。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在战前劳动力、工商业、农业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就,但不可否认,这种靠恐怖手段维持的战争经济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关键词德国希特勒经济1929年9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木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沉重的打击了处于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许多国家,但由于一战后美国对德国的经济援助使得德国在这场经

2、济危机中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然而这时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却对这样的危机束手无策,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28.8%,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随着德国经济的下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1929年的失业人口为200万,到1933年时已经达到了600万,最多时可以达到800万。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魏玛共和国陷入了危机当中,此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横行。希特勒利用这一时期展开了大规模的竞选活动,他承诺如果他上台就要废除《凡尔赛和约》,重建德国军事机构,允许私人企业自由发展,消火失业,使人人都有工作和面乜。这样的政策正

3、好迎合了当时国民的深切希望,与此同时纳粹党乂与国内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勾结,为赢得竞选做好充分的准备。1932年11月沙赫特、梯森、西门子等垄断资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统委任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内阁。希特勒热衷于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方面,他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服务于他为战争而服务的目标。不可否认,希特勒是一个有经济谋略的领导者,经济用人的决策以经济目标为转移,从沙赫特到戈林再到施佩尔,希特勒每一位经济领导考的选择都深刻的反应了他的追求。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国内众多的失业人口。面对这一问题,希

4、特勒选择了沙赫特为他的经济助理。沙赫特并不是纳粹党人,他是一个精通金融业务的资产阶级银行专家,政治上信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沙赫特以拒绝接受杨格计划为导火线,同魏玛政府分道扬镳,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希特勒掌权后,他于1933年3月重新出任国家银行总裁,第二年7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兼任政府经济部长,1935年5月,希特勒乂命他兼任“军事经济全权总代表”,一时成为直接对希特勒负责的纳粹徳国“经济独裁者”。沙赫特执掌经济大权后,总结布歇宁、巴本、施莱歇尔3届政府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33年6月1日政府的第一号减少失业文告

5、宣布拨款10亿马克,“对失业发动强大和广泛的攻势”L政策的具体做法是,新建大量使用人力的公共劳动项目,如修筑道路和高速公路,兴建机场,建造住宅,整治水道,改良农田土壤等;规定国家投资的劳动项目中,除了绝对必要,不得使用机器,这时的德国政府“宁愿让50人用铲子挖掘,也不愿使用一部挖土机。”2其次,政府规定向年轻夫妇提供婚姻贷款,只要妇方保证婚后不就业,生满4个孩子后,贷款毋须归还,这样,大量的女性退出劳动岗位。1933年与前一年相比,结婚的夫妻多出了20万对,这导致了冬夜岗位的大量空出和结婚率的上升,同时人们为了不还贷款,人口的出生率也大大提高。然而,希特勒是何等的聪

6、明,他同时也利用了这场与失业的斗争來增加了他的军队数量。1935年成立了帝国义务劳动军,它规定18岁以上的所有年轻人要以6个月的劳动投入承担义务,这样一来,一方面他吸纳了大街上的年青失业男子,另一方面他乂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德国的失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以及国内急速的“反失业”措施的实行的到了很大的改善,失业人口由希特勒上台时的600万降至1934年的253万,1936年的160万,到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解决,甚至在某些领域德国己经开始雇佣外来劳动力,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由上述的措施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其实是建立在国家调控的强制性基

7、础之上的,最终实现的是对工人的控制和向军事经济方向的过度。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政府建设的资金来自于何方,通常国家筹措资金的渠道是增税、増发新货币和借债。对于当时的德国社会而言,人民贫困至极,增加税收几乎是无稽之谈,增发新货币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对于德国的社会也是很忌讳的。所以当时的沙赫特就采取了以借债为主的筹资方式。在具体措施上,沙赫特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举借内债之外,他还建立了一套依靠发放短期商业伎券的所谓“兴工券”机制。这种短期商业债券,一般期限3个月,但可以自己交易,实际上成了马克之外的一种“辅助货币系统”。这种变相的货币,避免了公开的财政赤字和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