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ID:28385793

大小:6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_第1页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_第2页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袁颖何小芹徐建利(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中图分类号】R446.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60-021标木釆集1.1采血部位与方法:实验室应按照CLSI的有关文件制定用不同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木的规范(如:H3-静脉穿刺血液标木采集程序,H4-外周血液标木采集装置和程序,H11-动脉血液标木采集程序,H21-凝血检验血液标木的采集、运输和处理及各种抗凝方法的性能特点)。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在肘动脉或股动脉处

2、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时,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2mL注入培养瓶内。要事先规定好是何种血液标木,是动脉血、静脉血还是毛细血管血;如果需要抗凝血,应选择何种抗凝剂。还应考虑到样品是否应该维持在真空状态(例如钙离子的检测)。分离血清或血浆的真空采血管和硅化注射器能干扰某些测试,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1]。血液采集后应尽快分离红细胞和其他细胞碎片。当采样条件偏离标准状态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从已报道的文献中寻找解决方法。1.2采血量:一般要求血液量与培养基量之比应为1:5〜1:10。采血量每人每份1瓶,成人每瓶8〜10mL

3、,儿童每瓶I〜5mL。骨髓采血量每瓶1〜2mLo1.3采血时间及采集份数:采集血液标木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于24h内采集2〜3份血液标木(抽取1次血做多个培养应视为1份),最好分别于不同部位釆集(如左、右肘静脉,颈静脉)。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lh釆集血液,或于寒战、发热后lh进行。不宜在发热高峰时釆血,因为在高热时血液中可能已没有细菌[2]。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h内采集3份血液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2份。②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先采集2〜3份血液标本,24〜36h后在体

4、温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③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吋,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1.4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吋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2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正常人的血液和骨髓中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血液或骨髓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吋,血液标本可检出相砬病原菌,这可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A群链球菌、B群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分枝杆菌、炭疸芽胞杆菌;革兰阴性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卡他莫拉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扪菌、

5、肠杆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真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厌氧菌包括拟杆菌属、具核梭杆菌、丙酸杆菌、消化球菌、韦荣球。3检验方法一般血液或骨髓培养推荐同吋作需氧血液培养及厌氧血液培养,因为厌氧菌血液感染占菌血症病原菌的5%〜15%。3.1增菌培养:血液及骨髓标本首先经过增菌培养。若使用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有细菌生长时会自动报警。若人工增菌培养,35°C孵育18〜24h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传1次。培养瓶继续孵育,每天早晨取出观察[3]。若出现均匀浑浊、沉淀、菌膜、产生气泡、培养液颜色变化、培养液呈胶冻状凝固、血液变色或溶血等现象,提示冇细

6、菌生长;若增菌培养至第7天仍无细菌生长现象,其间盲传2次亦无菌生长,则报告该次试验为阴性。3.2涂片镜检:血液培养仪报警或肉眼观察奋细菌生长吋,取培养物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若发现为单一种类的细菌,则可直接取培养液进行药敏试验,并尽快将镜检和药敏试验结果告知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冋吋取培养液进行生化鉴定及分离培养。若发现奋两种甚至多种细菌,则必须进行分离,获得纯菌后再做菌种鉴定。3.3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于增菌培养阳性的标本,根据涂片染色镜检结果,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SS平板、麦康凯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平板,或厌氧平板)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7、获得纯种后进一步做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定,同吋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3.4结果报告血及骨髓常规培养的三级报告方式如下。一级报告:增菌培养冇细菌生长吋,取培养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将所见细菌形态、染色性等特征报告临床医生,以供初步选择抗菌药物。二级报告:获初步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应立即将结果通知临床医生,此为二级报告。三级报告:将分离菌最终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与初级报告对比,做出最终正式报告,通知临床以检查用药正确与否或更改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王勇,李忠波.细菌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国公共卫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