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

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

ID:28388608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_第1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_第2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三个途径杜艳峰河北省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054000积累语言,远说是提高国民素质,近说则是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抄得妙不妙”,或许有些局限性,缺乏创造,但其强调的是“妙”。我想借此来说明“抄”的过程实则是积累的过程,而“妙”则是调动脑中积累的语言进行组织、创新。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运用起来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先“满腹经纶”而后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借鉴之意,这语言积累内化的过程就是

2、采用别的山上的砺石来琢磨玉器的过程。只有先具备“石”,才能琢成玉。内化之后,原来的知识也就变成了自己的知识,那么教学生如何获得“石”、获得什么样的“石”就成了关键。一、多背美文,培养语感木校学生地方口音较杂、较重,不但口语交际教学开展效果不佳,就连拼音也拼不准确,作文的语言表达中方言语比比皆是,甚至用普通话念不通顺,不能理解所云,叫人哭笑不得。这不仅是语言的匮乏,更是语感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从学生的概括中也不难看出,他们缺乏语感。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心里明白,但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古人云“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就是在背的基础上积累、培养“诗感”,也就是说只要对语言熟练,那么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种语感。背得多、积累得多,我们自然可以“信口开河”、信手拈来,文思将澜翻絮涌地冲击脑际,文字自然会像涓涓细流从笔端汩汩流淌而出。当然,这样的积累并非朝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著名作家成功的途径都离不开背诵的积累。古人是背“四书”、“五经”,虽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书中所述之事理,但背诵之后,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能理解文中所述,也便能写了。这些都是语感的培养。著名的文学巨匠巴金曾这样

4、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宄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闩所谓‘文章&rSqU0;究竟是怎么冋事。”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能将一百二十冋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背得滚瓜烂熟,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曾大量阅读北京大学图书馆、社科院文学所和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已成诵。在背书这一点上,我们应好好传承前人。二、反复诵读,培养情感诵读也是初中教学的一个要点,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有诗和短文的诵读欣赏,其中九年级上册中还提出了“吟哦讽诵”的朗读法。朗读

5、可以使读者很快地进入到情境当中,汕然而生的是与作者共同的感情,这就不难理解文章的意图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让我们乐在其中,我们跟着欧阳修纵情山水,陪着陶渊明东篱之下采菊,随白居易赏琵琶曲;体会李白的豪迈飘逸,感受易安的含蓄委婉,触摸晏殊的凄艳迷离;读季老先生怜藤的悲愤,听高尔基面对暴风雨的怒吼……朗读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朗读让我们的语言积累厚重,朗读积淀了我们丰富的情感。正如特级教师魏志明所说:“从诵读入手进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熟读以致背诵,这样循

6、环往复,逐步加深体会,对一篇文章才能晓其理、感其情,品味其精当美妙之处。”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者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形之于声,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并在需要时或召之即来或妙手偶得。这一切是仅仅通过分析、讲解文章作品所不易得到的,也是只靠眼看手写所不易达到的。三、扩大阅读,拓展视野中学生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范围太狭小。不能只限于语文教材及教材推介的名著,我们还应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拓展视野.从而形成一种纵横之气。小到身边的教科书,大到一部著作;小到一则吋事报道,大

7、则一本杂志……都应挤出吋间读一读。扩大阅读、拓展视野对写作有何好处呢?唐代诗圣杜甫曾留下这样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冇祌。”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武侠小说家金庸就对宋元等文化、历史及社会环境较为熟悉,查阅了大量的材料,最终炮制出了一系列为群众所喜爱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季羡林学生在《藏书与读书》一文中说道:“我国古书籍中不知有多少藏书和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叫做佳话。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所寄托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历千年

8、而不衰,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些藏书和读书的先民。”“我们必须继承在这个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先民,下造福于子孙后代。”学生们常常觉得无事可写,除了平吋不注意观察外,就是读书少。一些优秀佳作写到的事都有普遍性,或曾经经历过,或在身边发生过,或是共冋的经历……可为何学生们却加工不出呢?缺乏的还有文思、构思。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