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

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

ID:28389325

大小:59.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_第1页
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_第2页
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40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落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进行针刺后溪穴配合TDP治疗,对照组进行TDP治疗,每日1次,治疗3次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0例,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愈显率92.5%o结论: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具有较好疗效。【关键词】落枕;针刺疗法;后溪落枕又称失枕,颈伤筋,是针灸理疗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疼痛,通常以一侧为主,头常歪向患侧,活动受限,不能自由活动旋转后颈,颈项部僵硬、肌肉痉挛,并可向同侧肩背放射。此病发病急,青壮年好发,多数患者睡觉前无任何症状,

2、多因睡眠姿式不良或夜晚风寒侵袭颈部造成局部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引起。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落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5例,均为我科门诊落枕患者,将75例落枕患者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8岁;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34岁,平均26岁。两组病程均为lh〜3d。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发病原因:睡眠姿势不当51例,颈部受风寒24例。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参

3、考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之颈椎病诊断及分型标准[2],(1)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2)症状表现为晨起突然发病,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疼痛向患侧上肢或背部放射,头向患侧倾斜,活动不利,活动时疼痛加剧,并有明显压痛。(3)经X线片检查排除颈椎肿瘤、骨质增生、骨折及结核。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穴:双侧后溪穴。针刺时患者坐位,手平置于桌上,手握实心拳,酒精常规消毒,以0.30mmX40mm毫针直刺后溪穴约10〜30mni,较强幅度捻针使得气强烈,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后留针,每lO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均要求患者做颈部左右旋转运动,活动由小到大,以不感觉明

4、显疼痛为度。30min后取针,再嘱病人活动颈部5mino针灸治疗过程中,予TDP照射患侧颈部,每天1次,治疗3次。对照组予TDP照射患侧颈部,每天1次,治疗3次。2组患者均嘱其治疗后避免伤风着凉、剧烈运动。治疗3次后统计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治愈颈项部疼痛、压痛消失,头颈肩部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颈项部疼痛、压痛明显减轻,头颈肩部功能活动明显改善。有效颈项部疼痛、压痛有所好转,头颈肩部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或体征无改善。3.2治疗结果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注: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