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

ID:28390026

大小:61.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_第1页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_第2页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_第3页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_第4页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供给主义虽然''供给侧改革”这个字眼早己为大众所熟悉,2016年中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着墨不少。从改革开放以來近40年的长视野观察,中国宏观调控经过了“释放需求”和“激发需求”两个阶段,现阶段显然是强调供需匹配的结构调整阶段。本届政府上台以來「足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更是被明确为“创新调控方式”,“供给侧改革”被中国政府赋予了未来改革方向指引的地位。不过,尽管在解释和宣传方面做了诸多铺垫,但政府与市场沟通还是不够,市场对其还是存在诸多误解,甚至有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将其与西方的"里根主义”等同。笔者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政府根据国情选择的创新调控方式,它以结

2、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并非西方的“供给主义”o供给侧改革仍强调发挥政府调控功能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文《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阐述了“怎么看”经济;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再刊文《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上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系统论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怎么干”,明确了经济发展短期、长期间的关系和处理。山“怎么看”到“怎么做”,历时半年有余,政府将经济发展和未來改革的一揽子框架向社会、市场做了详细阐述。这对引导预期、形成合力,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过去政府“相机抉择”的需求调控,中国政府就经济发展与公众的沟通

3、,显然有一个飞跃!从丿力程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经丿力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三个认识阶段,说明这一新提法是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自然也将引领未來经济改革的思路和方向。虽然《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中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手”是最大的“抓手”,等等对政府行为边界的重新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推行“供给主义经济学”。供给经济学是相对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经济学说而言的。需求管理经济学的政策理论核心是“菲利浦曲线”——经济冷热引起的需求波动将引起通胀变化,财政、货

4、币政策将围绕此展开;供给经济学的政策理论核心是“拉弗曲线”一政府减税将提高经济内生活力。供给主义是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政治主张,实质是要政府对经济管理“甩手”,显然这并非屮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张。中国'供给侧"改革前因后果伴随出境游的兴起,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的“牛猛”态势为世界所瞩目。日木马桶盖、韩国化妆品、欧美奢侈品、澳新洋奶粉……中国人购买力之强似一股“龙卷风”,所到Z处很多地方货架被一扫而空,以至于有港人抗议和海外限购的反常现象。当国人的出境游变购物游时,国内消费增长却一路走低,名义增速从2010年的18.3%-路下滑到2014年的12%;2015年,国内消费增长仍然延续了平稳、缓

5、步下滑的态势!面对投资持续下降和过剩产能突出状况,中国经济维稳对消费增长寄予了厚望。消费的稳中偏降格局,使得中国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一直处于疲弱状态,进而导致了增长的疲软。2012年以來,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明显的“底部徘徊”阶段,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一直不能消除;微观上,企业经营效益或继续下降。因此,笔者一直主张屮国经济格局是''宏观稳、微观差”。笔者一直认为,中国投资型经济的特征不会改变,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去杠杆”压力和债务问题,使得中国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投资的中高速增长,故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动力——投资,将延续低位,经济增速也将延续低位徘徊状态。显然,“入世”以来

6、屮国经济需求导向的管理和发展思路,碰到了极大困难!依靠需求刺激,中国曾率先走出了2008年的危机冲击,并对制止全球经济加溃做出了贡献!但随之迩来的是,需求管理也走到了尽头。经济增长阶段变化带來的内在动力转换(由要素扩张到效率提升),导致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明显下降。此外,对中国当前经济困境来说,宽松财政政策本身运川空间有限——屮国经济当前运行屮的一大问题是政府债务处理,债务困境制约了刺激政策的运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也让政府直接主导的投资旧有扶持模式,难以延续。对经济增长平稳力度的调控,转而更多地依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虽然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但政策也将持续观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周期

7、性的“出清”,不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出清”都不可避免!在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阶段,政府对经济周期有着超强的控制力。改革开放已近40年,中国经济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已达相当程度。但是,基于传统和习惯的差异,中国政府对市场“出清”天然地反感,总是以政府的「计划”出清来代替市场的''自然”出清。面对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的困境,在需求调控政策“无招”的情况下,采取了以产能调整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主义的前世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