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

ID:28392383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_第1页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_第2页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_第3页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_第4页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指导策略摘要: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数学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是核心,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自主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因此,作为站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研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冇较强的实用价值。大量的观察和实践表明: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感

2、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有好奇,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屮来的情境与氛围。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屮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宜采取以下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

3、习数学。”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屮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的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问题串,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活动的素材和情境。教材七年级(上)《有理数的乘方》一节中有这样几个实例:1、某个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2、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X0.1mm,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nun?它与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做一下比较,谁更高一些?3、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

4、把两尖捏合在一起拉伸,在捏合在拉仲,反复几次,就把一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很细的面条,这样捏合到第几次后,就可以拉出128条细面条来?4、《棋盘上的学问》这些问题都酝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取其中的一个实例作为重点,如第(2)个问题,让学生猜一猜,到底有多厚?然后再找一找其屮的规律,最后再算一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通过自学与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二、个人的自主学习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思考探究和与同伴合作学习,个人的思考探究,是同伴间开展合作活动的基础。例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

5、对折,对折时每次的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操作,通过观察思考、相互探宄,是很有味道的。通过不同小组的自主探究,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动手折一折,不管用的纸有多大(那怕是一张大报纸)。折到7、8次,就无法进行下去了。这就说明在探索规律中动手实验是有局限性的。想通过实验,要回答对折10次的折痕条数是做不到的。思维层次要提升,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换,就需要动脑探宄。2.在探宄活动巾,学生初步掌握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折一次,有1条折痕,折两次,有3条折痕……折n次有(1+2+22+……+2n-

6、l)条折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冇争议、冇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3.不同组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组学生是这样观察折痕数的:每次折后观察纸张被折痕分成的长方形个数,折一次有2个长方形,折两次有4个长方形……折n次有2n个长方形,而折痕数总比长方形个数少1,因此就得到折痕数为(2n-l)条。透过上述信息,我们看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确实对提升学习思维品质的效益。三、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堂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1、按上图的方式,搭两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2、搭10个、100个这样的正

7、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的操作、实践,小组交流,学生从多角度中去思考、去发现,有了如下一些结果:3x+l、4+3(x-1)、4x-(x_l)、x+x+x+1、2x+x+l、2(x+l)+(x-l)等等不同的表达形式。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木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