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成.39博客

李凡成.39博客

ID:28394425

大小:62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9

李凡成.39博客_第1页
李凡成.39博客_第2页
李凡成.39博客_第3页
李凡成.39博客_第4页
李凡成.39博客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凡成.39博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插入表情健康宝宝································1/1上一页 下一页窗体顶端·新消息·系统消息·查看留言·查看即时提醒正在获取系统提示...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关闭Ⅹ我的导师谭敬书教授2010-01-0916:57[收藏]标签:分类:耳鼻喉专家简介谭敬书教授是我的从业老师。从1979年至他去世前,我一直随他从诊,聆听他的教诲。我也是他的第一名研究生,我的学习、学术,特别是我的人生态度(世界观)都深深地受到老师的影响。他为人师表,真诚、俭朴、善良、敦厚,不苟言谈,与世无争,默默奉献。在他去世二週年到来之前,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祝

2、您安息,业绩永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谭敬书(1931.1.9—2008.2.4),男,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和湖南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会顾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审评委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首批名中医(1999)。谭敬书教授1951年考入广州中山医

3、学院医疗本科,1956年毕业后留该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1959年进入广州中医学院西学中班学习,1962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并重新分配在广州中医学院工作,在眼喉科教研室及学院所属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从事耳鼻喉科教学、科研与临床。1974年调入湖南中医学院五官科教研室工作。1984年获得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喉)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湖南中医学院开办五官科专业,谭敬书教授是该专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组织编写了该专业的全套专科教材。该专业每年招收新生30~35人。-页脚---谭敬书教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几十年来,

4、硕果累累。从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共培养了研究生9届15名,毕业后分布于湖南、广东、云南、安徽、浙江、湖北、陕西、江西等省的中医教育与医疗的主要机构,成为重要业务骨干。谭敬书教授从70年代至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8),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参加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编写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编写等。在学术上,提出了“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等在专业领域较著名的学术观点。在

5、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开展了“肾耳相关”、“鼻肺相关”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研究,并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感音神经性聋、慢性咽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疑难病证,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角度,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影响较大。 一、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窍清阳相关学说,两个专科理论的提出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基本理论建设方面,总结性提出了两个基本理论。一是“官窍脏腑相关学说”[1]。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开展了“肾耳相关”、“鼻肺相关”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研究。谭敬书教授认为,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是以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清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

6、学说,是五官科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其基本观点有四:①即整体结构论,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诸窍器官与整体,特别是与脏腑在结构方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②机能协调论,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五官生理与脏腑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强调官窍生理功能对脏腑功能的依赖性;③病证归属论,强调脏腑经络失调对官窍疾病发病学的主导作用,对官窍疾病注重从脏腑经络病理来认识、归类;④脏腑证治论,在诊疗方面,重视脏腑辨证论治,注重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为防治大法,注重脏腑用药式和窍脏结合用药式。二是“清窍清阳相关学说”[2]。谭敬书教授认为

7、,清窍清阳相关学说是以升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和脏腑理论为主要基础,来研究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头面诸窍器官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有三,①清阳出上窍论,在生理学上强调和重视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窍器官有赖于清阳的温煦、濡养、护卫的关系;②清浊升降失调论,在病因病理学方面重视和强调清浊升降失调对清窍疾病的发病学作用及其在清窍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③升清降浊论,在治疗学方面重视和强调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等诸窍疾病的防治,以升清阳、降浊阴为指导思想,特别重视益气血,升清阳和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扶正祛邪法则的应用。二、生理、病因、病理、诊断、治

8、疗,中西医结合基本思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