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

ID:28395135

大小:42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愧怍(zuò)魁梧吹毛求疵(cī)钟灵毓秀B.狡黠(xiá)繁琐潜(qián)滋暗长尽态极妍C.膂(lǚ)力商酌荒谬(miù)绝伦重峦叠嶂D.悲怆(cuàng)慰籍飞珠迸(bìng)玉悲天悯人【答案】D【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2、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使用人才。A.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不拘一格各尽其能B.如获至宝求贤若渴各尽其能不拘一格C.不拘一格各尽其能求贤若渴如获至宝D.各尽其能不拘一格如获至宝求贤若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求贤若渴: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

3、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比喻打破常规。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阅读题干“寻觅人才”应该是体现寻访时的迫切,所以第一空选择“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应该好好珍惜,所以第二空选择“如获至宝”;“举荐人才”应该是打破常规,所以第三空选择“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应该让人才发挥其作用,所以第四空选择“各尽其能”。【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10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

4、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C.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答案】B【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原

5、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D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后是分号;二、(共9分,每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

6、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

7、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10人性养成”,“人文化成”。

8、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