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ID:28395894

大小:66.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_第1页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_第2页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_第3页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_第4页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遗存的契约文书。英为官府或民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文字资料,具有唯一性的文物特征。徽州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始,领有歙、休宁、祁门、夥、绩溪、婺源六县,历元、明、清,行政区划未变。徽州地区山限壤隔,战乱较少,民众非常注重保存作为地权证明的契约文书。徽州宗族繁荣,重视祖先遗产,把文书档案视为文化遗产来收藏,藉以维护家族财产,传承家族文化。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十分注重保护文物。1956年,在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建议下,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指示成立古籍书店,徽州文书通过屯溪古籍书

2、店流传到全国,主要有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屮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安徽博物院(原安徽省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据估计,至i960年代“文革”之前,以上单位收藏的徽州文书约有10万件。安徽博物院的徽州文书主要是这一时期征集入藏的。一、收藏情况安徽博物院藏徽州文书近4000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件,就是文书编冃的藏品号,散件文书每号一页或数页,而册籍文书每号一册或数册,达数十页或几百页。编目根据内容确定名称,一件文书只要内容相对独立,定名时一册一个名称,一页也只是一个

3、名称。鉴于二者的差异,讨论徽州文书的计量,要区别散件和簿册不同的存在形式。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40卷,其单件文书以朝代分卷,每卷数百件,而簿册文书有的一册为一卷。分卷体现了簿册与散件内涵不同。目前学者估算徽州文书现存约30万件,但散件与簿册的比例并不清楚,还不能准确反映徽州文书的存量。安徽博物院藏徽州文书大部分经由屯溪古籍书店收购,宋、元、明初契约来源登记有的注明“1956年屯溪古籍书店收购”。徽州文书征集延续到60年代,如《清彩色?版封面契约》14页,登记“1962隹6月石谷风由屯溪文物商店收购也有在徽州各地零

4、星征集的,如《乾隆四十一年纬税票》1张“1956年11月屯溪市隆阜收购”,《嘉庆四年休宁县十六都十一图程逢用丁以舟佥业归戸票》1张“1964年3月屯溪市五福街28号吴家发售”。《道光二十三年黄相洲批据及租约》2张,“休宁五城收集”,等等。现存徽州文书原件最早为南宋,冇“千年契约文书”之称,但宋元文书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本馆所藏散件文书,南宋契约2张:《宋景定五年(1264)祁门县项永和卖山地契》《宋咸淳三年(1267)徽州方伯淳卖山地契》。元代契约10张:《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徽州郑思通卖地赤契》《元延祜二年(1315)祁门县务付

5、李教谕买山田税凭》《元延?v五年(1318)徽州李五三婆卖山地赤契》《元至治二年(1322)祁门县谢子英卖山地赤契》《元元统三年(1335)徽州郑关保孙卖山赤契》《元至元三年(1337)徽州郑立孙卖山地赤契》《宋龙凤五年(1359)徽州谢志高卖山地契》《宋龙凤十年(1364)徽州谢公亮退地白契》《元至正某年徽州谢子以卖山地契》《元至正某年休宁县吴寿甫卖田契》。以上宋元契约已收录在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中。安徽博物院是该书的编者,分两次提供契约复E卩件和眷抄件共65件。张传玺说「'南宋和元代的契约原件在其他

6、地区发现极少,因此,徽州这些宋元契约原件就成为珍品馆藏南宋契约为国家一级文物,元代契约为国家二级文物。宋景定五年项永和卖山地赤契,所铃八角形官印和长方形印尚可辨识。元延祜二年契凭是目前仅见的元代纳税凭证。其他如明建文、泰昌年号的地契亦为罕见。明清鱼鳞总图原件惟徽州有完整遗存。清康熙俞遇体卖身文书则反映了社会生活阶层的多侧面。院藏明清簿册300余册,其中有黄册底籍、鱼鳞图册、实征册、眷契簿、收租簿、会社簿、徽商阉书、神主簿、祠规簿等等。簿册的研究价值较高,如明万历休宁县二十七都五?D黄册底籍4册,共计1213页。又《清初休宁县二十七都五图三甲税粮汇编

7、》(即编审册)1册,计409页,为顺治八年至康熙四十年人户税粮编审汇编,其中人户、FT1亩、税粮的数据,上与《万历二十七都五图三甲黄册底籍》相连贯,清晰反映了从明代黄册制度到清代编审制度的演变与实施。又如明清丈量土地数字怎样与保持“原额”的赋税数字对接,学界至今不清楚,而祁门县《顺治四年新丈亲供首状》记载:“各图公正副弓算书画等从公丈量,步数或增或减,水推者除,新垦者收”,但“步有增减,税无增减,概县通盘打算,合足原额,折亩折税起解”。这是县衙“蒙提督操抚部院李老爷均示”的官文书。可以说,明清社会经济制度在基层实施的关键节点离开文书档案便无从考察。

8、二、整理与研究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始于1980年代。1983年,为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