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ID:28397546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_第1页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_第2页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_第3页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_第4页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王立兵贾明坤河北省地质测绘院065000摘要:激发极化法是以地下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极化效应来勘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区内矿产伴牛有较强黄铁矿化,因而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对区内成矿远景进行评价。木文就借此对找矿中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关键词:找矿;激发极化法;应用引言近些年以来,近地表矿产资源近乎被开发殆尽,寻找深部隐伏矿产已经成

2、为近年来矿产勘探中的重点方向。利用激发极化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特别是矿产大多数与金属硫化物伴牛,硫化物通常是黄铁矿或毒砂,偶尔也有磁黄铁矿,使用激发极化法测量这些伴牛矿的物理场特征,结合地学理论就可以间接找出矿产。一、激发极化法的工作原理及方法1、激发极化效应。电阻率法测量时,在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的情况下,仍可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而变化,并经相当长时间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而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在相当长时间后衰

3、减接近于零。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稈中产牛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2、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激电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在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的勘查方面,还是在寻找地下水资源、油气藏和地热出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3、激电测量装置。矿区激电测量工作分为:中间梯度装置扫面(图1),对称四极装置测深(图2)。图2对称四极装置示意图二、矿区地质概况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某矿产为例,分析了激电中

4、梯、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等方法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在该区开展勘探工作,发现了区内的极化体范围,查明了区内成矿的有利位置,并利用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对极化体进行解剖,为矿山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承德拱断束、大庙穹断束构造单元东缘。出露地层仅见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组和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组岩性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燕山期脉岩,岩石类型以酸性为主,次为中性;此外尚有超基性岩体侵入,为辉石

5、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其蚀变主要为蛇纹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区域构造决定了矿区的构造格局,在矿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分为NW、NE向以及近SN向,是矿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主要围绕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破碎带发育,以线性分布为主,局部地段呈面形分布,围岩蚀变随深度变化有所加强,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主,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次之。区内围岩蚀变均属中低温热液蚀变,矿产与脉岩伴生明显,与矿产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三、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矿区各种矿石及强

6、黄铁矿化类岩石具有较强的激电效应,极化率一般较高,与背景场岩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辉石岩(ψ)>角闪斜长片麻岩(Arp)、及与铅锌有关的蚀变岩(ps)最高。电阻率参数较离散,但通过对各岩矿石的电性参数进行统计,发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斜长角闪岩(Arj)、混合花岗岩(Arh)、角闪斜长片麻岩(Arp)最高,变粒岩及与铅锌有关的蚀变岩次之,超基性岩(ψl)及矿石最低。因此,矿区矿(化)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具备明显地球物理前提。四、找矿成果分析与研究此次工作采用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发

7、的WDF乙10人功率智能发射机,WDJS-2数字直流激电仪。激电中梯供电极距(AB)为1500m,供电周期为16s,供电延时为200ms,采样宽度取40mso激电测深采用对称四极测深。电异常特征为低强度的激电背景下发育的不同规模的高强度激电异常。研究可知,范围较大大,幅值较高,视极化率最大值可达14%的异常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南部,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格架,多呈近SN、NNE、NNW向分布,与区内总体构造方向相同。视电阻率幅值变化较大,分带性较明显,在南部为一面积较人的近似圆形低阻区,视电阻率一般

8、低于400&0mega;?m,其外围发育有近SN、NW向的中低阻条带异常,再外围为大于1000&0mega;?m的高阻区。电性特征大多为中低阻高极化异常。结合地质情况,异常主要分2类:(1)第1类为低阻高极化异常,主要位于测区南部太古界白庙组变粒岩内,异常周围构造发育,蚀变破碎强烈,后期热液活动频繁;(2)第2类异常为相对中低阻中极化异常,位于测区中西部,该类异常的北端及其北部的梯度带上一般与矿产(化)体相对应,视极化率一般为6%〜8%o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