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

ID:28397605

大小:54.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_第1页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_第2页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之我见杨新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中学637000笔者认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交流,把学牛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当然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乂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我

2、的尝试如下:1.适当抽换教材。可抽掉一些已经失去牛命力的课文,换上一些时代色彩强、文质兼美的文章。可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必须拿出五分钟,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目,合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文化快餐”。同时指导同学作剪报,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牛阅读面。语文教学,不乏同一体裁、同一时代、同一作者、同一风格的课文教学,只有经常拓展延伸,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体现语文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艺术。2.注入新观点,介绍新成果。在某些现代文学名篇的教学中,有时须注入新的观

3、点。比如评价章士钊、陈西漾、杨荫榆、梁实秋、胡适等现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时,可依据史实,对其重新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常常紧扣课文作引申,补充介绍相关的时文佳作。如选取《现代毛遂一一自辞》、《当代伯乐一一改相马为赛马》、《石钟山得名新考》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作,让学生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既拓宽了视野,乂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二、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理清两个思路: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事实上,教师理清作品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法把自己的认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精心

4、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1.重视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i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起课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终如鸣钟。”我曾尝试以点评课文、续补后篇、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收效良好。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

5、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2.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1)反首为尾,即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如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其是毒”,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2)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段展

6、开分析,也可以岀奇制胜。比如笔者教学《明湖居听书》,初读课文后就提问:“小说中谁的演唱技艺最高?哪几个段落写她出场表演?”以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文章的中心部分(即六、七、八自然段)上来,先置前后其他各个段落于不顾。通过两次朗读加强语感,又通过句式分析讲清通感和博喻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这两种辞格造句来评价课文声咅描写的艺术特色。以上的教学设计即属于“中间开花”。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

7、帮着学生学习”。适应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坚持“授人以渔”,相机把各种思维方法(如比较、联系、假设、归纳、分类、联想、想象等)教给学生,指导和训练他们把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探索新知的方式。我还积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鼓励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通过生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强化他们善于探索的能力。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所以在讲述、提问、讨论、发现、探究、练习等教学方法中,只要条件适宜,我总是优先选择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培养学生

8、的自学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