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

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

ID:28399232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民风民俗(下)《吆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风民俗(下)——《吆喝》一、作者简介。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________兼旅行记者。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招徕()囿于()隔阂()钹()铁铉()饽饽()秫秸()荸荠()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合辙压韵油嘴滑舌佐料随机应变口齿伶厉吹虚四、

2、简答。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

3、如“3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

4、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1.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2.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特色。5.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附:参考答案3一、记者作家翻译家《大公报·文艺》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碑《北京城杂忆》二、láiyòuhébóxuànbōshújiēbíqí三、

5、压——押厉——俐虚——嘘四、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五、1.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2.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而沉;③忽高忽低。3.写实的成分多,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可能会“吓了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幽默风趣。4.北京5.充满了怀念之情。6.提示:注意要有地方特色。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