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

ID:28401869

大小:6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9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_第1页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_第2页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_第3页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_第4页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  机制    ?  12?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  文章编号:1001—8751(2004)01—0012—05  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  李凌凌张部昌,马清钧综述  (1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红霉素是一类广谱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随着红霉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红霉素也  和其他抗生素一  样出现了病原菌耐药性问题.从分子水平上将红霉素的抗菌机制与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

2、联  系起来对研制新一代  的红霉素抗生素起指导性作用.红霉素通过从空间上阻滞新生肽链的延伸和促进pt—tRNA  的脱落而起抗菌作  用,而细菌则通过影响红霉素在胞内的积累,破坏红霉素的结构,改造或修饰红霉素在核糖体  上的结合作用位点这  三个途径达到抵制红霉素的抗菌作用.  关键词:红霉素;核糖体;耐药机制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  红霉素是一类广谱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通过  与细菌核糖体上50S大亚基的结合作用抑制蛋白合成  延伸.自2O世纪5O年代红霉素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以  来,红霉素病原菌耐药性问题就不断地出现.由于红  霉素耐药

3、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红霉素在临床上的使  用也大大受到了影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理很  多,但总的来说细菌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红霉素与  核糖体的结合而抵制红霉素抗菌作用.要对细菌的耐  药性作用有个全面的认识就必须从分子机制角度将红  霉素的抗菌作用与细菌的耐药性作用联系起来.  1红霉素抗菌作用机制  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合成场所,无论原核或真核  细胞内核糖体的含量都与细胞蛋白合成活性直接相  关.一旦核糖体功能受到破坏,细胞会由于不能合成  蛋白而死亡.  红霉素在细胞中的作用对象就是核糖体,其作用  方式有两种:一是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另一

4、  个是抑制核糖体的翻译作用.  1.1红霉素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  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原核生物  的核糖体经解离后可以分为50S大亚基及30S小亚  基,每个亚基都是由rRNA及多种蛋白质组成.有文  献报道红霉素及与之相关的14元大环内酯抗生素能  阻止正在生长的细菌细胞核糖体50S大亚基的形  成[卜3l.  Champney小组H]提出了红霉素抑制核糖体50S  大亚基形成的作用模型:50S大亚基是由23SrRNA,  5SrRNA和2O多种蛋白组装而成的,组装过程中先  后有32S,42S中间产物产生.当细菌生长环境中存  在红

5、霉素时,正在组装中的尚未有功能的50S亚单位  就可能会和红霉素结合上(结合位点与红霉素在成熟  50S大亚基上的结合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于是  50S大亚基的组装就被停止,而这个无功能的50S大  亚基中间产物因不能进一步形成有功能的核糖体,最  终会被核糖核酸酶(如RNaseE)降解掉.从细胞水平  上看,细胞核糖体数量下降,蛋白合成能力降低,细菌  的生长被抑制住了.  一  般来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50S大亚基形  成的抑制作用是特异性的J,即30S亚基的形成不受  抗生素的影响,而且已组装好了的50S大亚基也不会  被降解.但是新近文献报道在流

6、感嗜血细胞中酮内酯  类抗生素telithromycin及ABT一773能在相同程度上  抑制50S和30S亚基的组装J.  1.2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译  核糖体是蛋白合成场所,它能把翻译中的各种组  分聚集起来完成遗传信息mRNA到多肽链的转变.  核糖体上与多肽合成有关的活性位点有5个:mRNA  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tRNA的部位,结合或接  受肽基tRNA的部位,肽基转移部位(P位)及形成肽  链的部位(肽酰转移酶中心).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  收稿日期:2o03—07—18  作者简介:李凌凌,女,生于1981年,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多孢

7、红霉菌的基因改造,合  成新酮类酯类.  张部昌,男,生于1965年,研究生导师,华北制药集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博士后流动站,主  要从事生物工程制药的研究.  马清钧,男,生于1936年,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制药的研究.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13?  译作用就是通过影响肽链转移酶来完成的.  肽酰转移酶其实是一个核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  A2451就是核酶中心j,是真正起催化作用的地方.  肽酰转移酶中心定位在23SrRNA结构域V(d0一  mainV)的中心环部位,这个中心环还向外发散着一些  发夹环,发夹环中间的空

8、挡由多个蛋白填充起来,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