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

ID:28403092

大小:67.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举制度的废除在我国近代宪政发展中的作用作者简介:李晶,上海政法学院2013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向研究生。摘要:科举制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不同社会阶层进入我国国家管理机制的一种重要途径。该制度的存在使得平民阶层可以凭借其才华来获取功名,是享有与权贵同等地位的-•种官场准入方式。科举制度在清末宪政改革中被废除,中国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自此消亡,这也是早期宪政思想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来实现宪政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本文将探讨科举制度的废除对近代宪政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并评价科举制度对我国近代宪政制度的影响。关键词:科举制度;社会阶层;改革;宪政一、作为社会

2、阶层流动机制的科举科举制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科举制度是实现普通百姓与官宦权贵以相同途径进入官场、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公务员考试”。作为衡量科举制度确立的标志,我们可以认定:进士科始于隋,但相应的制度,则确立于唐。1科举制度自确立时起,就具冇选拔高级人才的功能,尤其是后期的完善与改革,科举制度的对象从上层士绅阶层开始扩充到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科举制度为越来越多的中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翻身机会。当然,科举制度自身的缺陷也让很多学子多年如一口的备考付诸东流,会出现像“范进中举”这样的极端例子。科举制度的岀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中下层的普通民众

3、提供了可以成为上层士绅的机会;在另一方面,科举制度耗费了学子的毕生精力,以考取功名为其毕生心愿。科举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被烙上各朝代特冇的印记。唐朝确立了科举制度,但此时的科举制度的考试主要是进士和明经两科,而且其人才选拔的范围仅局限于社会的上层人士;宋朝则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使得科举制度取得了巫大的发展,尤其是确立了“取士不问家世”原则,而且进士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实施科举,以教育资格而不是出身或世袭的登记來授予官职,从而将一种结构性的政治流动慢慢转变成为一种流动性的社会结构,此举对中国行政与文化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元代的

4、科举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定只考四书五经,用程朱注,而且元代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到现在依旧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依旧是我们国学教育中重要的参考资料;明代最大的贡献则是规定T“八股文”这样固定的考试模式,而且,也明确规定考生必须要通过学校的学习来参加科举考试,该考试模式以及通过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都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厚的基础;清朝则是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限制,加之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掌权,所以清朝能够出现“文字狱”这样阻滞我国文化进步的惊天骇闻也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我国近代的科举制度,即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是建立在明朝科举制度的基

5、础之上;但清朝统治者循规蹈矩地遵从明朝的科举制度,并没有进行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反而限制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清朝的科举制度终在风雨飘摇中被“西潮”所击溃,终于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二、科举制度废除对近代宪政发展的作用(一)科举制度废除对近代宪政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1•改变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为近代宪政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着床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是紧紧围绕科举制度展开的,国家规定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考生提供科举考试的场所,规定一系列的考试层次。尽管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在清末走到了终点,究其发展史來看,科举制度的确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这些制度体系依旧是一

6、些基本的以及经验型的规范。之后建立了以学堂为核心的新式教育,其教育理念由“癸卯学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壬子癸丑学制”的“五育并举”,再到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壬戌学制”,三个阶段新式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为接受宪政思想、开启我国近代宪政文化提供了思想摇篮。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客观上为接受西方先进宪政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的渠道,成为思想的“着床点”,进而通过学堂辐射到社会。2.启动了传统教育体系向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转型科举制度废除后,我国开启了学堂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中学为休,西学为用”,依旧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上,

7、借鉴参照西方的优秀经验,谋取我国在困境中的发展。第二阶段是“壬子癸丑学制”阶段,该阶段为孙屮山就任为屮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阶段,提出以培养共和国民为宗旨,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在内“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3该阶段将目光锁定到了世界观的教育,继续接受西方宪政文化的洗礼。第三阶段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进行的“壬戌学制”,该阶段的教育模式已趋于现代教育模型,在形式上与西方宪政国家的教育体系趋同,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雏形。2.为近代宪政运动提供了思想领军人物科举制度废除后,为我国开启了新式教育的纪元。其屮,不乏很多新式教育下培养的我国近

8、代宪政思想运动的领军人物,比如蒋介石于1903年进入风麓学堂开始了新式教育;郭沫若尽管在1903年读的家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