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

ID:28403819

大小:61.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_第1页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_第2页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_第3页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_第4页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策略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

2、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

3、深刻地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脫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3、数学思维定势的

4、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了错误的认识。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

5、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

6、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1)求出下列函数在XG[0,3]时的最大、最小值:①y=(x-1)2+1;②y二(x+1)2+1;③y二(x~4)2+1。(1)求函数y=x2-2ax+a2+2在xW[0,3]时的最小值。(2)求函数y=x2~2x+2在x$[t,t+1]时的最小值。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

7、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而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8y-6x+50+8y+6x+50的取值范围。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u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