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

ID:28407445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_第1页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_第2页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_第3页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铜器鉴定的小窍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青铜器作为记载这漫长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曾大放异彩,璀璨耀眼,并成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主耍从夏商周到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青铜器以英奇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而又简练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史学家们对青铜器有着很高的评价,称Z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由于青铜器价值连城,并随着行情的一路高走,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的仿品。历代伪制伪器的方式很多,有伪制全器的,有乱拼凑

2、的,有单刻花纹的,更多的是伪制铭文的,因为一些古玩收藏家和学者比较重视有铭文的青铜器,所以,三代青铜器仿品的焦点便集中在铭文上。因而通过鉴定铭文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便成为青铜器鉴定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各个时期的铭文就留下了自己的特征。商代的金文依墨书的周缘雕刻,笔画的起止多显锋露芒,间用肥笔(图一)。常见的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族氏铭文,用以表示作器者之属;第二种是在氏族明号外还同时

3、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以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辛、壬、葵接在亲称“祖”、“父”、“匕”、“母”等之后),或仅有H名而略去亲称,这表明此种器物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曰名的先人之祭器;第三种是仅铭“曰名”,这似乎可视为以上第二种形式的省略;第四种是仅铭有作器者名。由于商代晩期铭文多数属于上述内容,所以此时期铭文篇幅很短,但是许多金文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完整意思。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特征,总体来说一改商代以器物为主、文字为次的规律,商代铭文一般是一字到十几字不等,二三十字已经很少见,最多者四五十字,这也仅是个别者。而西周青铜器

4、有很多带有长铭,是以文字为主,器物为辅,其中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达到了497个字。然而,西周初期、中期和晚期又有着各自的阶段特色。西周初期的铭文仍保留了不少商晚期金文的特点。首先是布局不够规整,依然是竖成行而横不成排,字形大小仍不均匀。其次,象形性较强。另外,书写气势亦较豪放,笔画较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而首尾出尖,笔捺皆有波折。如图二令篦中的铭文瘦肥结合、强劲流畅,其中“人”形的字特色十分的明显。西周中期的铭文笔势柔和、圆滑,字型小而规整,拘谨,总体显现出一种整洁的风貌(图三)o文字的象形性已较弱,表现人体的字多不再作下跪状而是下肢向下

5、伸展。自共王至懿王时,笔道已粗细一致,进一步向线条化方向发展,波折与粗肥笔画皆已不存在。西周晚期的金文是大篆的成熟形态,本期铭文布局工整规范,横成排,竖成列;字形典雅,行列整齐,总体上显得庄重、肃穆。典雅的字形,一是普遍作长方形,字形大小相近同;二是笔道绝大多数为细劲均匀的线条(图四)。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主耍由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因此这一时期金文多反映诸侯、大夫之社会活动与其典章制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性,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半富多采的局面。这种情况与周王室衰微后,列国以自立之意识竞相发展自己之势力,国内卿大夫室家亦逐

6、渐兴盛之政治形势也是相符合的。春秋早期部分器铭布局较散,横不成排,字形亦不规整,大小不一,也并不都是长方形。在淮河、汉水流域与汉淮间诸国,有的在春秋早期即较明显地体现出与西周晚期不同的风格。如陈伯元?F铭文,又如楚赢?F铭文,文字皆大小不一,多曲笔、并有故意将笔画拉长Z趋势。至春秋中晚期,列国金文在形体上均已形成较鲜明的吋代特色。如齐系文字形体稍长,笔画较细;楚国是战国时代最大的国家,战国早期的楚系铭文基本沿袭春秋中晚期楚系铭文的风格,字体悠长,笔画诘曲,显得十分华贵典雅。(图五)其实伪刻铭文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般在无铭的青铜器上仿照别的青铜

7、器铭文伪刻上去的比较多。例如,故宫收藏的西周中父箧本无铭文(图六),作伪者却在其底部伪刻上了铭文,且有一字刻在垫片上,这在真器上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铜器铭文在器物上的位置因器不同而不同。鼎、B铭文常铸在器物的内底,爵杯在内部,鬲在口沿上,尊、?在口内等)。故宫另一件西周初期的兽面纹盂的53字铭文是仿照春秋的曾伯?的铭文(图七)移刻上去的。器的形制是西周时期,而铭文却是春秋时期的(图八),显得不协调。再看,由于铭文是伪刻上去的,水平欠佳,远没有真铭文那么自然流畅,只要与真器稍作比较,即可看出伪刻铭文的拙劣。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伪刻的铭文,它都会在文

8、字上留有伪刻的痕迹。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要我们的学者和文物的收藏者或爱好者对青铜器铭文字体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避免被打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