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

ID:28408330

大小:6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9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_第1页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_第2页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_第3页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_第4页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_第5页
资源描述:

《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哈贝马斯论现代性(3)曹卫东选译一无论黑格尔,还是他的嫡传左派弟子或右派弟子,都未曾想对现代性的成就——即现代引以为荣并从中形成其自我意识的一切——发出质疑。现代的首要特征在于主体自由。这在社会里表现为主体受私法保护,合理追逐自己的兴趣游刃有余;在国家范围内表现为原则上(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予建构政治意志的权利;在个人身上表现为道德自律和自我实现;在与这一私人领域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里最终表现为围绕着习得反思文化所展开的教化过程。从个人角度来看,连绝对精神和客观精神这两种形成也都具有这样一种结构,使得主观精神能够从自然状态的传统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

2、在此过程中,个人作为资产者(bourgeois)、公民(citoyen)以及人(homme)而处的不同生活领域相互之间不断分离,最终各自独立。从历史哲学来看,这样一种集分离与独立于一体的过程为摆脱原始依附铺平了道路,但在实际经验中同时又表现为道德生活语境的整体性的抽象和异化。宗教曾经深深地打上这种整体性的印记。这种印记被消除也并非偶然。宗教的社会整合力量在启蒙过程中趋于衰竭。启蒙过程难以逆转,犹如启蒙之发生难以扼制一般。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启蒙所固有的,理由是认识不能因为好恶而被遗忘,只能被排斥或由更好的认识加以纠正。所以,启蒙只有依靠彻底的启蒙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也正

3、是黑格尔及其门徒非得要把希望寄托在启蒙辩证法身上的原因所在。在启蒙辩证法中,理性作为宗教凝聚力的替代物而发挥作用。黑格尔他们所阐明的理性概念应当能够满足这样一种替代程序。我们在上一章(指《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的第三章“三种视角:左派黑格尔主义者、右派黑格尔主义者以及尼采”——译者注)中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的这些尝试之所以会失败以及是如何失败的。黑格尔把理性设定为绝对精神息事宁人的自我认识,左派黑格尔主义则视理性为对积极释放出来,然而又是隐而未见的本质力量的解放和习得;右派黑格尔主义把理性看作是通过回忆对必然分裂所引发的痛苦所作的补偿。黑格尔的概念已经证明是牢不可摧;绝对精

4、神不经意之间逾越了历史朝向未来的开放过程和不可调和的现实特性。因此,针对哲学家在不可调和的现实特性之中平平静静地放弃了其神圣地位,青年黑格尔派为仍然期待把哲学思想付诸实现的现实的世俗权利提出辩护。在辩护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使用了实践概念,但有失肤浅。此概念仅仅加强了它本应克服的目的理性的绝对力量。新保守主义者能够替实践哲学澄清那种坚决反对一切革命希望的社会复杂性。新保守主义者就其自身而言则把黑格尔的理性概念给置换了,以至于随着合理性同时也出现了补偿社会现代性的要求。反之,黑格尔的这个概念又不足以阐明历史主义的补偿功绩。历史主义应当通过精神科学的中介来使传统的力量保持经久

5、不衰。.---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客观主义曾经表示反对。尼采则以同样方式用现代的时间意识来反对这种源自古代历史编撰,并且带有补偿性质的教化(Bildung)。尼采在其《历史学之于生活的利与弊》的第二章“不合时宜的考察”中分析了教化传统因与行为相脱节和被驱赶到内在领域而导致的失效。他写道:“过量的知识,也就是说,并非出于需要而接受的知识现在已不再作为一种外向型的转型动机,而是隐藏在某种混乱的内心世界中……因此,整个现代教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在的——对于浅薄无知的野蛮人来说不失为一部精神教化手册”①。现代意识中充满了历史知识,但它丧失了人类“凭借展望未来和依靠现实的

6、至上力量来阐释过去”的“生命穿透力”②。由于具有一定方法程序的精神科学信奉一种错误的,亦即永远无法达到的客观性理想,所以,它们使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准则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散布一种僵化的相对主义:“一切都随时间变更,而不取决于你本真所是”③。精神科学使我们无法不断地“冲破和消解过去,以便能够活在当前”④。和青年黑格尔派一样,尼采在从历史的角度对“历史的力量”加以惊赞的同时觉察到这样一种趋势,即人们很容易就会把这种惊赞转换成在现实政治中惊赞赤裸裸的成果。随着尼采进入现代性的话语,整个讨论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理性先被当作息事宁人的自我认识,接着又被认为是积极的习得,最

7、终还被看作补偿性的回忆,这样一来,理性就成了宗教统一力量的替代物,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本能力量克服现代性的分裂。然而,努力按照启蒙辩证法纲领设计理性概念,三次均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尼采只有一条选择,即要么对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再作一次内在批判,要么彻底放弃启蒙辩证法纲领。尼采选择了后者——他放弃对理性概念再作修正,并且告别了启蒙辩证法。特别是现代意识的历史变形(Verformung),亦即无聊内容泛滥成灾,一切本质都变得空洞无物,使得尼采怀疑现代性还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创造出其准则,“因为我们对待现代性已无可奈何”⑤。虽然尼采又一次把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