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

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

ID:2841141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_第1页
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_第2页
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深思·新思·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思•新思・巧思一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深思#8226;新思#8226;巧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及评析袁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美国实业家罗迦#8226;费#8226;因格的文章。它阐明了“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的道理,从而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并分析了构成创造思维的因素,而且归纳出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应从这样三个角度看待课堂教学。我以为:一堂课体现三个维度的

2、评价也不能平分力量,宜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所侧重。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而且是一篇译文,对于初一学生,其文体特点及创作方法甚至语言表达都不一定要作为教学重点,而藉此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乃至创造力却非常便利。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定在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态度。下面是此课的部分实录和评析。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8226;费#8226;因格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学们课前都读过了这篇课文,不知是否留意过第十一小节最后一行的一个词语:“推敲”。有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3、?开门见山,直取文中的词语素材,引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兴趣。取材自然,巧妙。生:“推敲”的意思是“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课文下面有注解。师:非常好。那么,你知道“推敲”一词的来历吗?生:据说,贾岛当年作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僧敲月下门”。开始贾岛既想用“推”,又想用“敲”字。想来想去的时候,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了解了情况后,想了一会儿,说:“就用'敲'吧。”师:那么,真的如韩愈所说的“敲”比“推”好吗?生:是“敲”比“推”好,它能反衬出月夜的静寂。师:咱们也“推敲”一番:僧打哪儿来?在“鸟宿池边树”的情况下,为何要“

4、敲”门?怎么样?还是觉得“敲”比“推”好吗?生:我觉得“推”也蛮好的,月夜归来,推门而入,不惊醒别人,也不惊动鸟儿。师:是啊,也许这门就是这位僧人自己掩上的,也许这寺中只有这一位僧人,为什么还要“敲”呢?生:我觉得“扣”也很好,既礼貌,又不像“敲”的动静那么大。师:说得不错。其实“推”也好,“敲”也罢,或者“扣”“开”都有可能。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创造的心,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我们是愿意创造的人么?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对“推敲”的用法提出了质疑,这里让学生展开思考,不失为良策。生:是。师:那太好

5、了。既然我们今天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那么,有答案就会有问题。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了几个主要问题呢?生:提了5个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