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

ID:2842012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_第1页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_第2页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_第3页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治河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治河这一大系统工程之下,有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多个分系统;而分系统Z下,又有诸多子系统。治河各分系统、子系统Z间通常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因此,作为治河人,就应该遵循系统科学的规则,用系统思想指导治河实践。系统思想的核心部分有三点,这三点都是治河所需要重点掌握的。第一,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看问题。掌握这一思想,对治河来说至关重要。治河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也就是说治河中的诸多问题是相互作

2、用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治河人,无论解决哪些问题,都不能“单打一”,不要就局部而局部地解决问题,而应该从局部想到全局,从甲问题,想到乙问题、丙问题,等等。然后根据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取得局部和全局的双赢。譬如:河道防洪。现实中造成河道洪灾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有人为方面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势、降雨强度等。人为因素有毁林毁草加重水土流失、压缩蓄洪区和天然蓄水设施空间、逐步蚕食两岸使河道变窄、过量硬化护岸阻碍雨洪下渗、河道内设置障碍物影响行洪,等等。止因为

3、造成洪灾的因素很多,因此,耍求我们治河人在制定防洪方案时,耍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而不是只取一点,不顾其他,通过综合性防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的不少地区,防洪“单打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较为普遍。一般而言,洪水冲毁堤防,决策者考虑的通常是单纯地加高加固堤防,再不然就是将河道裁弯取直,以利洪水快快离去。殊不知导致洪水决堤的原因是多方血的,而非全是堤防的问题,如果两眼只盯着堤防而不管其他,其结果非但降伏不了洪魔,反而使防洪陷于“筑堤一毁堤一再筑堤一再毁堤”的恶性循环怪圈。而将河

4、道裁弯取直的后果,是将洪水威胁由高水位的威胁转化为快流速的威胁。相对而言,洪水高水位的威胁还比较容易对付,而来自快流速、强冲击力的威胁,显得更加危险。因为快流速极有可能对河岸的某一点造成冲刷破坏。可见,“单打一”的治河法不可取,解决治河中的水问题需要全面地、综合性地谋划,而不是单一地、局部地考虑。第二,连贯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治河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关联性,治河中的各分系统和子系统之间,以及分系统与分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Z间关联性很强,具有“一拽耳朵腮动弹”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治河人,在解决冇关问题时,

5、要连贯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耍追根求源找原因,从中找出矛盾的全部,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疋'笞黒训慕饯觎桨浮FT纾汉恿艇乞疚侍饯褪且桓齬亓?性很强的问题。其中至少存在着两方面的关联,一是河道内与河道外的关联。从表面上看污染物出现在河流内,但实际上不仅仅如此,河道外的地表水内同样存在着污染物。要治污,仅两眼盯着河流内不行,要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河道内与河道外结合治理。二是治理与预防的关联。除了各类污染物之间相互关联外,污染物与环境、与社会的关联也同样密切,特别是后者,其污染过程相互联系,

6、其间既有社会因素这个大头,乂有自然因素这个小头。为此,作为治河人,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治河的连贯性,要做到防治结合、突出“防”字。可是,在我们的不少地区,治理河流污染的做法往往是偏离“关联”这一思想。女口:有些单位在河流治理中,认为只要堵住面向河流的排污口,只要杜绝向河流内倾倒垃圾等就完成任务了。可是,由于未按流域为单元实行河内与河外结合治理,结果是治了旧污染源,又来了新污染源,新旧污染源相互交织,使河流治污永无起色。如:有些单位抓河流治污重治轻防,仅满足于查堵了多少排污口,建了多少人工湿地等,而对运用

7、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治污,对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防污却重视不够,结果边治理边污染,甚至是越治理越污染,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实践证明,孤立地看待水污染是治河的一大忌,耍想河流治污效果好,就必须树立“联系”的、“连贯”的思想。第三,发展地、动态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它们的静止和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其实治河也是如此,也始终存在着“运动”的问题,存在着“敌变我变”的问题。那么,作为治河人,我们就应该具有发展的意识、超前的

8、思想,做到发展地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看问题。譬如:就河流防洪方案的制定而言,一般来说,设计者都要根据历史资料去制定防洪标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依据而不考虑其他,那就片面了。因为历史资料毕竟是历史的,不是现实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诱发和增大洪灾的因素越来越多,突出的是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多。另有流域内各种建筑设施和水泥硬化物的增多,河道变窄、变直、变“硬”的现实,林草地面积的减少,蓄滞洪区空间的缩小,等等。所以,作为河流防洪方案的制定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