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

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

ID:28441070

大小:69.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0

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_第1页
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_第2页
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祁世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河南焦作454001)【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73-02【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中51〜71岁占23例,发生于头面部25例,其中鼻部12例,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17例,色素型8例。临床误诊11例,误诊为鱗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各3例。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好发为51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于鼻部为主的头面部,

2、误诊率较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关键词】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痛之一,虽然恶性程度较低,极少发牛.转移,但可浸润和破坏周围组织,临床误诊率较高。木文对我院皮肤科2004年6月-2009年6月病理诊断BCC的32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发病年龄在35-71岁间,平均年龄57.5岁,其中35-40岁2例,41-50岁7例,51-60岁10例,61-70岁12例,71岁1例

3、。肿瘤位于头面部25例,其中鼻部12例,颞部4例,头皮3例,额部2例,颊部2例,唇部1例,下颌1例。颈部3例,背部2例,胸部1例,上肢1例。病程4个月-11年,肿瘤均为单发,直径0.5-5.5cm大小,按皮损分型:结节溃疡型17例,色素型8例,硬斑病样型4例,浅表型2例,纤维上皮瘤型1.2临床表现32例早期表现多为珍珠样边缘隆起的圆形斑片,以后逐渐增大,表现出各种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如结节溃疡型:边缘隆起、质硬结节,12例中央溃疡、结痂。色素型:褐色色素沉着,形成结节,4例表面溃疡。硬斑病样型:质硬、略隆起,类似瘢

4、痕,2例有溃疡、结痂。浅表型:不规则卵圆形斑块,表面有糠状鱗屑,1例浅表溃疡。纤维上皮瘤型:有短蒂,表面光滑、结节状。1.3临床与病理诊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21例(65.63%),与病理诊断不符的11例(34.38%),其中临床诊断为鱗状细胞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脂溢性角化2例,色素痣1例,角化棘皮瘤1例,寻常疣1例。1.4病理组织学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其基本形态学特点:癌细胞多位于真皮组织内,癌巢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癌巢的人小、形态差异极人,但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常见黑素沉着,周围细胞栅栏状排列,

5、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有粘蛋白或淀粉样物质沉着,常导致肿瘤细胞巢与结缔组织间出现裂隙,并常见淋巴细胞浸润。2讨论BBC是来源于表皮与附属器特别是毛囊外根鞘的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由多潜能的基底样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国内研究资料表明,BBC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50-59岁患人数即开始增多,60-69岁达到峰值,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头、面等暴晒部位,尤以鼻部发病率最高。本组资料与其基本-致,说明长期慢性日光照射及皮肤老化可能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BBC因发展阶段、分化方向和程度的不同,外观表现多种形态变化,部分病例与皮肤

6、鱗状细胞癌、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H光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疣、Bowen病、Paget病等鉴别困难,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组误诊率34.38%,其中,最多的是结节溃疡型和色素型误诊为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或色素痣,BBC皮损结节多为表面蜡样光泽,边缘向内卷起,中央凹陷、溃疡、结痂,病程较长,而鱗状细胞癌结节多表现为菜花样,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污秽伴特殊臭味,病程较短,病理组织学多为高-中分化,有部分角化和间桥,细胞异形性较大,常见核分裂像。恶性黑色素瘤皮损多为边缘不齐斑块或结节,周围可冇卫星状色素斑点,

7、早期多冇色素斑或色素痣病史,病理组织学多见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异形性较大,向不同方向浸润,常见核分裂像。角化棘皮瘤的隆起皮损发展迅速,中央有充满角质的火山U,质地较软。部分色素型脂溢性角化病,特别是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在炎症反应明显吋,常伴溃疡、结痂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等,而早期色素型和硬斑病样型BBC也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纤维上皮瘤型BBC与寻常疣表现极其相似。病史、皮损形态不典型的BBC,病理学检査是确诊的最主要方法。BBC的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早期手术彻底

8、切除是治疗首选方法,病灶扩大切除后,根据缺损面积及所处面部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修复创面,可取得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参考文献[1】边鹊桥,王军,张淑环.基底细胞癌7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1):664-655.[2】石丽君,俞晖,杨慧敏,等.基底细胞癌6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11):88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