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ID:28452712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0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时代性,现今的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具体包括:①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②爱国主义教育;③理想教育;④道德教育;⑤集体主义教育;⑥劳动教育;⑦自觉纪律教育;⑧民主法制教育。   

2、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定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通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当今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柯尔伯格说过如果把学生单纯当作“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强行往这个口袋里装填,灌输道德概念,他们不真正理解,道德判断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然而,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大都局限在口头的说教上;局限在行为规范

3、和规章制度的制度上;局限在对学生的行为的约束上;局限在对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意识的处罚上,甚至有人把实行的“德育工作”当成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实际上这样做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能培养学生的“奴性”而阻碍了学生辨别“真”“伪”“美”“丑”“善”“恶”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意识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长期以来教育导导致的“重智轻德”偏差阻碍了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使之很难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德育在学校里是一个薄弱环节,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

4、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学校工作也大多重分数、重经济效益。致使许多学生理想淡化、思想僵化,精神萎靡、目光短浅、物欲膨胀、急功近利、及时行乐的思想十分严重,有的学生则崇尚感性,鄙视理性、好逸恶劳、喜欢踏着别人的肩膀走路;有的则不求进取、不学无术、成天贪玩鬼混、还死顾面子、无德无识。他们不但失去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良好的品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缺乏友善的态度,话没说清就动手动脚,毫无人情味;为了一点小事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有的轻生自杀,心理随挫折的能力极差。如此种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正是当年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为教书

5、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       当今留美学生中的卢旬枪杀案、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事件、北京某重点中学的袁鑫自杀事件,浙江永嘉桥头镇中学的学生枪杀事件、清华大学学生的伤熊事件……,这些事实证明现在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克令人忧心,每一次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向教育界敲响一次警钟;每一次事件的出现也就是对教育者的一次严厉警告。       总之,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道德约束力弱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出现模糊不清的困惑;一是少数中学生推崇及时行乐,缺乏理想、胸无大志、没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不强;二是拜金主

6、义泛滥,唯利是图,心中无他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三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抬头,无组织无纪律,打架斗殴、赌博、看淫秽书刊和影视等现象有上升趋势;四是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素质、社会道德意识差,待人接物没有礼貌、乱扔废物品、随地吐痰等;五是少数学生在家娇生惯养、心理素质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缺乏上进心。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上海南开中学的一次演讲中说:“现在社会变迁很大,而多流于偏废只重物质、不讲道德,尽管学富五车而行为可丝毫不顾。这种错误,我们既已觉察出来,

7、就应该竭力矫正,学行并重,才可避免畸形发展的弊病。所以,现在的教育者不但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事,他应该更进一步地教学生们‘行些’些什么?简方之,就是做人之道,这样才能算好的教育。张先生这段话,很值得借鉴,他要求我们要重视德育,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如果我们放弃或不把它放在应有的地位,我们的很多工作就会出现偏差,学校教育就达不到教育学生做一个‘好人’和‘有用的人’的目的”。       3.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道德教育论》中认为德性

8、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组成。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有:①要根据儿童习惯和暗示接受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