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

ID:28481769

大小:87.5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0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_第1页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_第2页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_第3页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_第4页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思考摘要:本文基于沪深43家终止上市公司的信息资料,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侵占、盲目扩张、假账假信息、主业停顿、内部管理不善等表象原因,而究其根源在公司治理缺失,归结表象原因的多种情形,剖析公司治理主体缺失、资源配置缺失、经营管理缺失和要素分配缺失,深感公司多种缺失叠加,岂有不亡之理。进而思考公司治理缺失的修补措施,公司经营层、管理层、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以及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应该是不同层面、不同缺失事项修补的责任人;修补既要重视补丁修补,也要重视创新修补。关键词: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屮图分类号:文献标

2、识码:ii文章编号:WH-nbx(2«n)參MMXb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是“公司治理”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者。三十余年来,围绕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迭出。在公司治理理论方谢,Cewse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在企业外部,生产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受价格机制的指导;在企业内部,交易行为因企业管理者的指示或者命令而发生,价格机制不再起作用。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和,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资木所有者将公司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公司治理就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布莱尔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运作中的所有不同的权利、索取

3、权和责任应该被分解到所有的企业参与者身上,公司治理要适应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需要,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而不应仅仅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述理论的创立和后续发展,对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公司经营屮的机会主义行为、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的逆向选择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公平等问题,仍然是公司治理理论研宂亟待破解的难题。在公司治理实践方IM,李维安和郝臣认为,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治理,都在经历着从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治理主体、治理边界发生变化,在经济型治理尚未确立之前,行政型治理一旦放松,企业常陷入内部

4、人控制状态。正因如此,逯东等发现,公司效率缺失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侯晓红等发现,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对上市公司资源存在侵占行为。邵军和刘志远发现,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较低,民营集团控股公司的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较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车响午和彭正银发现,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必须在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加快各地区市场化的进程。笔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上述所列并未涵盖公司治理实践全部问题。本文以沪深终止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冃的在于修补公司治理缺

5、失。截至2«1•年C月3■日,我国上证ik股有1«4家公司,深证A股主板有4T5家公司,合计UT1家公司。而此时已被终止上市的公司上证以股有21家,深证Sk股主板有22家,合计43家;占比分别为2.M/、4.WZ和九R/。众所周知,公司上市必须满足规定的条件,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能够跨越这道门槛的幸运公司当属时代的弄潮儿。照常理说,这些上市公司在进入国内最充分的资本市场之后,资源配置应该更加有效,公司治理更趋规范,公司的发展也具备了更多的优势。然而,如此沮丧的统计数据,令人不禁要问:公司上市犹如光环罩身,为什么县花一现者如此之多?二、43家终止上市

6、公司退市的原因归结(一)公司终止上市的触发点犓家公司终止上市的触发点统计情况如表I所示。显然,继续亏损且扭亏无望是大多数公司终止上市的触发点。(二)公司终止上市的表象原因笔者对公司终止上市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句题出现的频率(存在问题公司数占总数43家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三、43家终止上市公司治理缺失剖析(一)公司治理主体缺失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司治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其灵魂在于真正确立公司法人的主体地位。然而,由于公司制企业制度源于“资本鹿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过程屮,“股东至上”抑

7、或“内部人控制”,往往将法人主体与利益主体混为一谈,公司的治理结构更是在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势态的变化中摇摆不定,以致法人主体屡屡惨遭强势利益主体的裹胁,造成公司治理法人主体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终止上市公司退市的表象原因中,大股东侵占、违规担保、假账假信息等,反映公司存在治理主体缺失问题。M龙涤等家公司大股东侵占的情形主要有:集团公司“统筹安排”上市公司的资金,将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投资自己的新项目:“两套班子,一套人马”,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人、财、物”搅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市公司始终没有摆脱集团公司的控制而享有独

8、立经营权;集团公司在局部优质资产重组上市后,丧失自我生存能力,蜕化为上市公司身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