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ID:28490682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_第1页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_第2页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_第3页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_第4页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背景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

2、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

3、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民国初年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

4、战,于11月7日全部占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于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被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

5、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在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

6、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

7、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起因 

8、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