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案

ID:28495746

大小:18.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争论的故事》教案_第1页
《争论的故事》教案_第2页
《争论的故事》教案_第3页
《争论的故事》教案_第4页
《争论的故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争论的故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争论的故事》教案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

2、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  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

3、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是

4、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

5、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师:你们对盛老师的态度满意吗?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

6、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生:不满意,盛老师对什么观点都:赞许,那我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师:同学们,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说兄弟俩很笨,我觉得有理;说他们白白浪费时间也是事实;说没抓住时机也对,说做事关键先做起来也行  课堂上两种声音,折射出两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大胆地解剖。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它需要我们反复地剖析与反思,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孰

7、是孰非呢?支持课堂1的教师认为,故事是则寓言,掌握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表仅代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但不一定正确,只有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才一语破的,而且这样学生也能接受。支持课堂2的教师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可以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文中盛老师那赞许的目光也就是肯定了这种多元的反应,也体现了编者、教材的价值取向。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

8、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次的争论,归结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是要一元还是多元?从文学作品鉴赏的多元性和学生认知规律及差异性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应是多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能以一刀整齐划一的方式要求学生,也不能以部分学生甚至教师的理解强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