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

ID:28507416

大小:1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_第1页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_第2页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_第3页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_第4页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发表:《中国园林》第11期作者:俞孔坚石颖吴利英摘要:提出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式: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根据原则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需要解决:保护古城、处理护城河、安排内外交通和内部联系、解决公园的安全隐患等4个问题。并提出4条解决原则:遗产廊道原则、生态廊道原则、休闲廊道原则和城市界面原则。基于这些原则,采取了14条措施。关键词:风景园林;元大都城垣;遗产廊道;北

2、京奥林匹克公园2002年9至11月,奥运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以下简称“公园”)的规划方案举行了国际招投标活动。最后,本方案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我们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历史资料,分析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用景观没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对历史地段景观改造设计的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以供同行参考。公园位于朝阳区内,北三环与四环之间,西起健德桥,东至惠新东街,南临北三环,北临亚运村,全长4.8km,南北宽160m。元代城垣遗址及小月河位于公园范围内,起自

3、天安门的中轴线经过故宫、景山、钟鼓楼延伸到这里。所以,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之一。同时,公园北侧与规划中的奥运公园仅一街之隔,是从奥运公园向南望去的一道绿色屏障。公园被南北向的6条道路划分为7块用地,它们自西向东分别为规划路、鼓楼外大街、建安东桥、安定路、樱花西街、惠新东街。我们将这7块用地依次命名为1至7号地块(见16页后彩插2-3:图1、2)本方案在形成过程中强调: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为此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分为如下3个步骤:(1)问题所设计的对象在功能

4、和结构上有何不完善的地方,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使用目的,现有景现有何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的地方?(2)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景观功能需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3)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同时满足既定的价值标准,应设计怎样的具体措施?  1元大都城垣遗址的问题  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设计由分析问题入手,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现场踏勘,总结出4个问题  1.1土城的保护元大都城墙于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破土动工,至元十三年(公元12

5、76年)建成。明初北城墙南移时移出城外,俗称“土城”。城墙全部运用中国传统的板筑技术,以夯土筑成。基部宽24m,顶部宽8m。显然,从城顶到城基的倾斜度很大,在城墙表面不能用砖全部包砌的年代,这种坡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夯土过程中为了加固墙体,使用厂“永定柱”(竖柱)和“红木”(横木)。顶部没有半圆形瓦管,用于排水。并且用苇草排编,自下而上将整个土墙遮盖起来,称之“蓑城”,以防雨水浸泡。对这一段颇具特色但又残缺不全的土城,我们是任其发展,修葺装扮还是恢复仿造,成为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1.2河道处理

6、(1)水质小月河现状水质极差,污染严重,该如何对待?(2)河道与河岸的真实性保留小月河现有河道的整体形态还是对其动大手术?(3)河岸的亲水性小月河现有水位很低,甚至干枯见底,河岸现状是垂直的混凝土驳岸,生硬而缺乏变化,需要加以生态治理。南侧囚紧靠“土城”遗址,不宜大动土方。(4)河道设施在4号与5号地之间有一水闸,将小月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水闸形体和材料都较简陋,宜进行清洗,使其焕然一新  1.3交通问题(1)场地四边被车行道路围困和分割;(2)场地内外可达性差;(3)场地内部纵向连续性差;(4)场

7、地内部横向连通性差(易引发安全问题)。  1.4场所的安全性差和活动内容少(1)山于视线通透性不够引起;(2)由于交通的内外可达性和内部的连续性差引起;(3)山于人流不足、场所性差、设施不足和整体气氛不够健康引起问题分析出来后,为以下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们围绕以上4大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总结出了4个原则。  2解决问题的原则及措施  2.1原则之一:她是一条遗产廊道自元代开始(1267年动工兴建,1274年正式将元大都迁往北京),北京城作为全国的都城,至今已有近730年的历史。(现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建

8、城850年的活动,是指从金代算起,而本文则只提到从元代算起,因本项目是关于元土城。)元大都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为明、清的北京城所继承。据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种体现儒家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都城中部有所运用。但这种格局大多已不可复睹,惟有北京城基本保存了这种格局,元大都城市规划是严格按照九纤九纬进行设计的:方六十里,十一门,道路是规整的棋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