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ID:28511166

大小:56.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0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言志词抒情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D.尾句应是写树木

2、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答:。(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题目。《滁州西涧》第9页共12页诗言志词抒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

3、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

4、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9页共12页诗言志词抒情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答:。(“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使读者抚今思昔,与下文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的景象,而全诗抒发

5、了的情感,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开阔、盎然、美丽、迷人羁旅中愁苦悲哀、无以自遣反衬)(2)三、四两联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试解说。(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有绝代才华,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绝句(其一)》——杜甫第9页共12页诗言志词抒情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1)诗中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的心情。(客愁饱受乱离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简要分析。答:

6、。(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1.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1)~(3)题《[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的典故反映的历史。(2)诗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3)整个作品在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哀,“长叹”中包含着的复杂感情。(1).虞姬自刎楚汉相争(2)戍边无归的军人

7、悲哀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3)叙述史实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第9页共12页诗言志词抒情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①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觉。)(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