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

ID:28512699

大小:3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0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_第1页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_第2页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_第3页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_第4页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宝兴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6年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2016年上半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打好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双攻坚”的要求,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政策,把脱贫攻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治责任,自我加压,奋力追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紧盯“两个节点”,明确脱贫攻坚新任务2016年聚焦14个贫困村“摘帽”,370户1058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党政“双组长”制,认真执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县委、县

2、政府与乡(镇)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加大考核权重,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乡(镇)与村支两委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了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截至4月份,全县减贫48户136人。到2018年,贫困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二、实施“六个拉动”,构建脱贫攻坚新模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

3、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个拉动”扶贫模式,持续推进“精确滴灌”式扶贫。(一)灾后重建拉动。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坚持走灾后重建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路子,首位推进住房重建,统筹推进供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入组、入户便道和机耕便道建设,加大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推进力度,配套完善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的“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问题。截至目前,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9处,实现4万余群众安全饮水,新建生产便

4、道37.71公里,恢复重建机耕道及入户便道约107公里,乡(镇)、村、组、户通电率达100%。(二)产业发展拉动。按照“精一强二优三”三次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扩大就业和致富奔康提供强力的产业支撑。一产方面。坚持全域有机化发展,加快推进有机茶、中药材、果蔬、畜牧、干果、林竹万亩(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扶持做强农型龙头企业,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贫困村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二产方面。做强绿色工业,加大循环工业园硬件环境建设力度,促进园区与灵关新城区资源共享

5、,实现园城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进厂、进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三产方面。坚持全域景区化发展,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全力推动熊猫古城、硗碛藏寨•神木垒、邓池沟等景区的完善提升,加快空石林、达瓦更扎等景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景区周边贫困群众经营农(藏、林)家乐和经销农特产品,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三)生态建设拉动。把生态优势和潜力转化为扶贫优势和增收动力,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全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成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依托全国第六批生

6、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扩大生态补偿范围,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赔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监测、农村能源建设、替代生计、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水电和石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项目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大力支持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使其通过参与生态建设获得长期稳定收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开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四)城乡提升拉动。统筹推进城乡提升,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城乡建设和

7、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快推进熊猫古城和灵关新城“一城两组团”建设,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为农村贫困群众转移城镇创造条件,加快完善幸福美丽新村“1+35”标准配置,满足新村居民生产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农旅融合发展需求,提升新村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旅游发展型、园区带动型、村庄整治型等各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以雪山新村、戴维新村、曹家新村等为代表的精品文化旅游新村,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营造经济、休闲和舒适的乡村特色旅游环境。加快“四型五中心”建设,在全县55个行政村建立党建服务中心、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自主

8、管理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群众文化体育中心,着力建成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