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

ID:28517255

大小:7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1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_第1页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_第2页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_第3页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_第4页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验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02.下列对加速度的定义式a=的理解正确的是()A.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Δv成正比B.加速度a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Δv决定C.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方向不同D.加速度a的大小决定于速度变化率3.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

2、变化相同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5.对以a=2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m/s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D.n秒时的速度是s时速度的2倍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则A.在B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B.在C时刻火箭落回地面C.在BC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D.在AB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7.10.如图2-5所示,a、b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

3、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5A.4s末两物体的速度相等[ZK)〗B.4s末两物体在途中相遇C.5s末两物体的速率相等D.5s末两物体相遇解析:考查对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4s末时,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移相等,则A错,B对;5s末时速率不同,位移也不同,C、D都错误.答案:BA.8.4.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

4、小为13m/s,方向向上解析:初速度为30m/s,只需3s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1==45m,再自由下落2s,下降高度为h2=0.5×10×22m=20m,故路程为65m,A对;此时离抛出点高25m,故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B对;此时速度为v=10×2m/s=20m/s,方向向下,速度改变量大小为50m/s,C错;平均速度为=m/s=5m/s,D错.答案:AB9.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A.;B.;C.;D.。10.1.(2010·临沂模

5、拟)如图实-1-8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图实-1-8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两纸带所用时间相同,但甲纸带位移小于乙纸带位移,故甲<乙,选项A错,B对;相邻计数点间所用时间相等,可知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变快,故a甲<a乙,选项C错,D对.答案:BD3.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

6、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实-1-1

7、0解析:由公式vC=得vC=0.986m/s;由公式a=得a=2.58m/s2;由BC-AB=2.58cm与AB+BC=14.56cm,联立得AB=5.99cm.答案:0.986 2.58 5.9911.11.(思维转化法: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解析 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5滴水滴的

8、位置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置.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距离比为1∶3∶5∶7,因点“3”、“2”间距为1m,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1+3+5+7)m=3.2m.答案 3.2m····12.8.(2013·孝感统测)如图5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12m,以v0=5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另有一物体以v=10m/s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的右端,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