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

ID:28519843

大小:237.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0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_第1页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_第2页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_第3页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_第4页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装饰简史班级:装D1401班姓名:夏铜飞学号:31420040日期:2015.12.28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建筑群体组合的技术和造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单体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在木质柱结构方面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装饰特点,建筑装饰的题材更为丰富,装饰内容无所不包。明朝由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木柱建筑装饰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朝的官式木柱建筑装饰则更加标准化、定型化,而居民建筑装饰则是各民族、各地区多种形式并存,装饰手法争奇斗艳。可以说达

2、到了一个高峰阶段,不但对明清两代的建筑装饰影响颇大,甚至对现代的建筑都有借鉴和知道意义。明代己经在古建筑中大量施用彩画,油漆,建筑彩画的名称、种类、图案、花纹、画面题材以及设色等方面更加多变,丰富多彩,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逐渐发展演变,步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逐渐走向程式化、规范化。清朝通过正式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传统建筑尤其是官式建筑进一步标准化和制度化(其中包括彩画和装饰纹样)。建筑的柱的比例幵始细长,柱的生起、侧脚和卷杀己经不再采用。清式建筑柱上的彩画在明程式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

3、度和施工规范。同时由于清代官府对民间彩画规制的限制,使得居民建筑的柱雕刻装饰得以极大的发展,题材也更加丰富,地区性的彩画做法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姿。构图的活泼自由、设色的华丽多彩,地方特色十分突出。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方式为起点,在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立面样式。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风范。在建筑物中,由于立柱为整个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所以建筑物的面积越大,柱子也越多,所以柱结构也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众多林立的柱子也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五类:檐柱、金柱、中柱、山柱、

4、瓜柱。五种立柱虽然身材有高有低,但肩负重任,傲然挺立。在柱上涂以油漆、雕花、装饰物、显得丰富多彩。木柱结构的装饰种类比较多种,在明清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一些造型处理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柱子的造型处理有两种基本样式:一类为上细下略粗之直柱(图3-15、22),这类柱子的造型符合力学上的承重原理,也符合树木生长的自然法则。直柱在古建筑上最为多见。另一类为两端稍细,中间略略凸起或上部三分之一出开始向内逐步收分的梭柱(图3-16),这类柱子的造型能抵消较长的垂直线引起向内凹陷感的视觉误差。巾于同样的原因古人有时将角柱直径加大,以抵消角柱在

5、明亮天空衬托下会引起瘦弱感的视差。中国A建筑的立柱大多数为圆形,异形的较少,到了明清时期圆形的柱子也比较常见。历代的柱高与柱底直径的比例关系是不一样的。以檐柱为例:到了明代为1:9-1:11,清代为1:10。柱除结构功能外,就是他的装饰功能。柱子在很早以前就被涂上油漆,到了明、清时期,一般以朱色柱为主,有时柱子上被绘以雕刻、彩画等等。随着吋代的变迁,明清吋期的雕龙柱也成为了一大特色。大多是雕龙石柱,木质雕龙石柱比较少见,但也是有迹可循的。龙柱是雕花柱的一种,所谓雕花柱就是表面刻有花纹的柱子。龙柱又称蟠龙柱,指未升天的龙,所以盘绕在柱子

6、上。龙柱的柱心多为圆形或八角形断面。有些龙柱上方设有”柱头“,常见的样式有莲花、山苏等。明清时期的柱结构上有单龙盘柱也有双龙盘柱,龙的造型比较雄浑,线条粗r,龙的侧面常以云朵搭配,也就是所谓的“云从龙”。八角北柱的造型比较矫健,线条流畅明快,龙的侧身以蝙蝠、仙鹤搭配。柱构件的彩绘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柱构件的油漆装饰。官式古建筑的油漆不能够直接涂刷在建筑物的木构件上,还要经过-段较长的复杂工序,方能油饰。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工,这种做法工艺多用在北方的官式建筑中,而南方的居民建筑多采用木本色罩清油工艺,以突出木质的天然肌理,

7、与整个建筑达到一种朴素、雅致、和谐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防虫蛀,防腐的功能。第二类则是:柱构件的彩画装饰。建筑彩画作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之一,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根据《后汉书》记载:“作阴阳殿,连阁通属,鱼池钓台,梁柱门户,铜沓€漆,青琐丹墀,亥機为青龙白虎,画以丹青云气”。虽然这些建筑有些己经寻觅无踪,但是从记载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流行的建筑装饰风尚,说明当时己经使用色漆涂饰柱的构件,红色上施以金色,显得既明朗又金碧辉煌。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有些纹饰开始应用于建筑装饰中,如火焰纹,璎珞、莲瓣、宝珠等,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使用。彩

8、画一般在建筑物外檐的柱身,在柱身上画束莲等彩画使用“晕”的技法在明清时期己经很成熟了。使用对晕和退晕的手法,使色彩的对比经过“晕”的渐变,不至于太过强烈,颜色以冷色调的青绿为主,使得柱结构呈现出庄严的态势。在纹饰的使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