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

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

ID:2853345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1

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_第1页
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_第2页
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握文本,提升素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文本,提升素养——例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运用吴江区铜罗小学杨云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承载着大量的人文精神,承载着大量的知识信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力求用好用足文本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言文字方面的价值,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本旨意,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语言魅力,摸索学习方法。一、       基于文本,充分还原语文本色。崔峦教授曾反复强调: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实实在在促发展。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从而达到“

2、用语文”的目的。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形下学习,肯定会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品尝到探究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收获成功后的自豪。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云雀的心愿》为例,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课文虽然较长,但是条理清晰。笔者在教学之初就直奔重点,让学生找出“云雀的心愿”就是“去沙漠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他们感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那小云雀和妈妈飞到哪里,看到了什么,撞击了他们的心灵呢?一个自然地过渡,把孩子

3、们带到了“沙漠上空”、“大河上空”和“森林深处”。这样有条理地教学使学生对文本结构一下子有了整体的认识,对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课文的第十自然段介绍了森林的蓄水作用,这一节很重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是“总分总”的方式。教学时,笔者没有生硬的告诉学生课文典型的写作手法。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老师读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同学们读中间的三句:你们发现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有了老师的提示,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接着,笔者又让三位学生分别读中间的三句话,并根据学生的朗读在黑板上进行相应地简笔绘画,再提示学生想想这三句话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看着教师的

4、简笔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中间的三句话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啊!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简笔画的提示进行复述背诵,效果相当不错。简简单单的朗读,简简单单的几笔草图,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足以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二、拓宽教材,放飞学生想象翅膀。文本教材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特征。作者在写作中有意或无意的“言不尽意”造成的文本空白和未定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招引学生去进行极富个性色彩填补,不仅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品质。《云雀的心愿》这篇童话在内容上还是比较浅显的,但如果教师课堂教学只是围绕教材上的几句话

5、,那课堂一定失去颜色。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课上就抓住关键字词,合理地拓宽教材,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地想象,让平面的文本一下子生动、立体化了。比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笔者先出示沙漠的图片,然后补充了引导句:小云雀和妈妈刚飞没多久,就遇到了什么?他们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象一下:他们的眼睛里会有什么?他们的耳朵里会有什么?他们的嘴巴里会有什么?他们的身上会有什么呢?通过想象,孩子们马上就能感受到漫天的风沙是那么“讨厌”,为下一句的朗读做好了十足的情感铺垫。又如第三自然段中云雀妈妈向孩子介绍以前这里是“茂密的森林”,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这里才会变成这样的。笔者又重

6、点引导学生想象“茂密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那里会有什么呢?让孩子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充分感受到森林的美好。还引导学生想象“乱砍滥伐”是怎么的一种行为——砍了东山砍西山,砍了山脚砍山腰,再砍山顶;砍了大树砍小树……具体感受是人们的直接或间接行为导致了沙漠的形成,与前面的“茂密的森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多处的想象联想训练,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凸显主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三、活用教材,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训练活动,而文本是实施教学的基本素材,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7、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第十自然段的“总分总”结构时是扶着学生走,而在处理第十三自然段时则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读一读云雀妈妈的话,你发觉这一段内容有什么特点呢?有了之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很快的发现这一节也是“总分总”的关系,而且中间的内容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学到这里,学生对于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有了一定的感知,于是笔者继续进行学法的迁移练习:提供了森林在净化空气方面的三个表现,指名读,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这里的森林像什么。接着出示填空:森林还是个。。你说,森林?这

8、样的训练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花俏的把戏,而是实实在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