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客都梅州

打印本文客都梅州

ID:28548767

大小:120.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1

打印本文客都梅州_第1页
打印本文客都梅州_第2页
打印本文客都梅州_第3页
资源描述:

《打印本文客都梅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打印本文客都梅州--道路通四方旧貌换新颜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作者:记者刘世锦通讯员叶敬进余毅宗  文章来源:梅州市人民

2、政府网  点击数132  更新时间:2009-2-1422:05:23  fb   梅州地处内陆山区,公路是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过去,受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梅岭大地交通不畅,曾有外商用“州一趟后要补轮胎、补“腰骨”、补精神)来描述山区公路的崎岖颠簸。吃尽了交通不便苦头的梅州群众有深刻体会:无路不富路大富。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梅州区位劣势、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我市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2008年底,全市

3、公路通车总里程12072.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公里,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山区市前列。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为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的交通公路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我市第一条一级公路——S223线梅县丙村至梅城段建设标准高、沿途景观好。(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加快建高速,山区发展驶上快车道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该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梅州经济欠发达最直接的原因是地边远山区,交通闭塞。多年来

4、,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交通建设作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梅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随后,我市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高峰期:2005年10月,梅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直通省城的历史;2006年,西环高速城东至扶大段、天汕高速粤境梅州段全线建成通车,梅州高速公路打通了出省通道西环高速公路三期工程程江至三角段控制性工程梅江大桥开工建设;2008年12月,兴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决不能因地方上的任何原因拖工程进度的后腿!”这是市委书记刘日知在梅河高速公路开工

5、仪式上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梅河高速公路建期间,每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刘日知都会带着党政有关领导到梅河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线,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慰问、市长李嘉多次在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召开现场协调会,及时妥善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程服务,促成了高速公路尽快建成、尽快见效。页码,1/2客都梅州--道路通四方旧貌换新颜-打印文章2010-5-19http://www.worldhakka.net/item/Print.asp?m=111&ID=801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不

6、仅使梅州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促进了梅州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等各项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旅游速发展,拉动了“旅游经济”、“假日经济”。目前,梅州境内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总计达到252公里,梅州作为闽粤赣交通显,成为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改造国省道,提高干线路网等级省道223线雁洋镇至城东镇黄竹洋段过去是梅城通往旅游胜地梅县雁洋的唯一便捷通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该路段已经难旅游事业的发展。省道223线升级改造势在必行。2003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对省道223线雁洋镇至城行大规模改建。市委、

7、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要以一级公路标准,把该路段改建成一条“高标准、短距离、好景观”的经济线经济带、旅游带和梅州市区紧密连接起来。如今,梅州第一条一级公路——省道223线梅县丙村至梅城段建成通车后,梅城到车程缩短为20分钟,公路沿线的双黄村、申坑村、申渡村等边远山村变成了附城地带。省道223线改建工程只是我市不断加快国省道改造步伐、整体提高干线路网等级的一个缩影。2005年2月3日,梅县扶大至五车,标志着我市全面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市到县(市)“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沿线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8、群众线人民感谢党”的横幅表达感激之情。随着国道205线蕉岭蕉城至油坑段、省道332线大埔青溪至梅县松东段等改造完工,国道和省主干造任务全面完成,我市境内国省道基本达到了二级或超二级路标准。水泥路进村,康庄大道铺到家门口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七成。多年来,在我市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经常能听到群众“行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大力实施“解难工程”,把解决难”在内的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