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

ID:28577633

大小:338.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_第1页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_第2页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_第3页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_第4页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水利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利工程论文-从黄河下游“92.8”洪水看游荡性河段高含沙水流的河床演变特性摘要:黄河下游花园口92.8洪水属于含沙量中等偏高的高含沙水流,洪峰也只是常遇流量级(6260 m3/s)的洪峰,但洪水位异常高(94.33m),仅比1958年22300 m3/s洪峰流量时的水位低0.09 m。本文通过现场查勘和对这场洪水水沙特性的分析,指出花园口站产生特高水位的直接原因是河床前期淤积,尤其是主槽淤积,以及该场洪水支、干流来水来沙的不利组合,而其根本原因却是来自于黄河上中游来水来沙的变化。自80年代后期,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急剧减少,并且随着流域

2、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下游径流来量日益减少是必然趋势,这将给黄河下游河道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对防洪安全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加强原型观测和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黄河 高含沙洪水 流量 水位 水沙变化  1 洪水组成  1992年8月7日-13日,黄河中游陕西省境内水土严重流失地区连续发生三场大至暴雨,雨区时程分布为从陕北逐渐向陕南延伸。  第一场大雨,暴雨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胜9小时降雨108mm,黄河一级支流皇甫川、孤山川和窟野河流域普降大雨,皇甫川8日7时实测最大流量5500m3/s,最大含沙量1080kg/m3,清水川8日8时

3、54分洪峰流量1250m3/s,孤山川高石崖站8日9时06分实测洪峰流量3000m3/s,窟野河温家川站8日12时06分实测最大流量为10500m3/s,最大含沙量为1150kg/m3,由于黄河干流流量较小,洪峰传播至龙门水文站9日9时36分最大流量降至7450m3/s,最大含沙量为215kg/m3(9日20时),洪峰传播到潼关水文站10日7时42分,最大流量削减到3620m3/s;花园口流量站相应出现第一个洪峰(11日22时30分),洪峰流量2870m3/s,沙峰含沙量为91kg/m3(11日17时30分),参见表1。表1 92.8第一场大

4、雨洪峰、沙峰的相应出现时间TBZThe first flood peak discharge and corresponding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August 1992  河 名站 名洪峰发生时间洪峰流量(m3/s)沙峰发生时间沙峰含沙量(kg/m3)  皇甫川皇 甫1992.8.8 7:005500 1080清水川清 水1992.8.8 8:541250  孤山川高石崖1992.8.8 9:063000 430窟野河温家川1992.8.8 12:0610500 1150黄河干流龙 门1992.8.9 9:

5、3674501992.8.9 20:00215黄河干流潼 关1992.8.10 7:4236201992.8.11 8:00171黄河干流花园口1992.8.11 22:3028701992.8.11 17:3091     第二场洪水发生在清涧河、无定河、延河和北洛河流域。北洛河刘家河水文站10日12时48分出现洪峰流量6100m3/s,头站11日11时36分洪峰流量3080m3/s,最大含沙量706kg/m3;加上黄河干流来水传播到下游,于13日6时在花园口出现第二个小洪峰,洪峰流量为3400m3/s,含沙量峰值为133kg/m3(13日

6、14时)。  第三场洪水发生在泾河和渭河。泾河景村站于13日0时30分发生最大洪峰流量2430m3/s,13日12时传至桃源站,洪峰流量为2500m3/s,几乎在同时,13日10日渭河咸阳站出现2350m3/s的洪峰,泾渭河洪峰汇合后,在14日2时华县水文站出现3950m3/s洪峰,在向下传播过程中,与北干流龙门14日5时出现的洪峰2010m3/s组合后,图1 1992.8.10~18 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四站流量过程图Hydrographs of discharge at Tongguan, Sanmenxia,Xiaolangdi

7、 and Huayuankou stations 在15日0时潼关站出现流量4020m3/s的洪峰,该洪峰经三门峡水库滞洪调节后,传至下游小浪底、花园口水文站先后出现第3、第4次洪峰(参见图1),其中16日18时出现的第4次洪峰,最大流量达6260m3/s。图2 1992.8.10~18 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四站含沙量过程图Hydrograph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t Tongguan,Sanmenxia, Xiaolangdi and Huayuankou stations 2 洪水特性2.1 洪

8、峰流量小,水位高  花园口站16日18时洪峰流量6260m3/s为该站的常遇洪峰,但其相应的洪水位高达94.33m,比1982年流量为15300m3/s的洪水位还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